“中国白酒的别称历史上,中国白酒亦被称为烧酒、高粱酒、白干酒等。
称白酒,是因为其酒无色……
新中国成立后,统一用白酒这一名称代替了以前所使用的烧酒或者高粱酒等名称”——《中国酒概述》
白酒作为中国文化的一个载体,传承了上千年的历史文化。
虽然白酒在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但是对于其起源,尤其是白酒名称的由来,却少有人能细细道来。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一个简单的“白”字,也蕴含了丰富的内涵。
正如我国国画的一种创作手法——“白描”,指单用墨色线条勾描形象而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的画法。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一个简单的“白”字,也蕴含了丰富的内涵。
“白酒”的“白”其实和“白描”中的“白”内涵一致。
“白描”的“白”指单用墨色线条勾描形象而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的画法。
虽然“白描”线条简单、色彩单一,但通常展现出来的画面极具精神和质感,同时也朴素、简洁、流畅、生动。
如此精神内涵与白酒如出一辙 —— 外观朴素简洁、质感纯正。
并且,构成酒的关键之物“粮”、“曲”、“水”就像“白描”中的每个笔画一样,要用到恰到好处才能酿造出窖香浓郁。
口味丰满,入口绵甜干净,纯正的无色透明酒体。
除此以外,在创作方式上,“白描”和“白酒”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白酒为什么是白的?
中国的白酒现在来讲是名不副实的,分明是无色透明的怎能称之为“白”。
其实,现在的白酒,是一种蒸馏酒,就是利用酒精的沸点(78℃)和水的沸点(100℃)不同。
将粮食发酵后的混合液,加热至两者沸点之间,从中蒸出和收集到酒精成分。
所以,度数可以提纯很高,液体也清澈透明。
这种技术,是阿拉伯人在八世纪发明的,传到中国来已经是元朝的事情。
在此以前,国人喝的酒一直是浑浊的,一碗酒,上层是度数不高的酒浆,下层是发酵后的米糟(类似现在的孝感佬米酒)。
《水浒传》中,兄弟聚义,常有一句“筛几碗酒来”,“筛”即是把米糟过滤出去,尽量使酒浆澄清,但再清澈也有一些米白色。
典型酱香型白酒具有“微黄透明、酱香突出、优雅细腻、酒体醇厚、回味悠长、空杯留香持久”的感官特征,所以酱香型白酒深受消费者喜爱。
“微黄透明、晶莹剔透”的色泽不但可以使酒体散发出浑厚诱人的质感,而且随储存年限的增加,酒色越黄,更能赋予酒体美好的年代色彩。
经研究发现,联酮类化合物都不同程度地带有黄色,从而使酒体色泽带黄。
酱香型白酒中联酮类化合物含量较高,主要来源于酿造和储存环节。
尤其是白酒储存过程中,酒体内部发生着缓慢而复杂的化学变化使联酮类化合物的含量增加。
因此酱香型白酒的储存时间越长,酒色越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