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50元左右的口粮白酒,总是玻汾、绿西凤。不是酒说不好,但真的是听出茧子了。
还有一个地方名酒,知名度虽然没走出本省,但是资历上也绝不输现在一线品牌。
那就是“青竹”。
这个品牌来头倒是不小,但是没有出圈,所以很多人不知道它。
获得“入场券”,有望跻身名酒
想要当名酒,肯定要在外交场合出现
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总理用此酒宴请日本首相田中角荣
日本人很喜欢青竹酒的口感,不辣口,幽雅柔和。青竹因此在海外一炮而红,更成为当时华北五省唯一出口创汇的白酒。
出口销量极佳的青竹牌刘伶醉
当年产的那款酒,在一些拍卖平台还能看到。
再来看当年包装上的一个小细节
国内销量很好的青竹酒
“为xxxxx特制”我就不细说了,看图大家都懂。这样的高规格,是要经过层层筛选才有资格成为特供酒。
两次与茅台同获金奖
来到1988年,为展示改革开放后食品工业成就,国家多部门联合举办的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如今大家叫上名的白酒品牌都参加了。
当时青竹只是想“小试身手”,没指望获得名次,就挑了一款中低端口粮酒参赛,原因仅是这款销量最好。
没想到出道即巅峰,无欲无求的青竹居然获得金奖。
巧的是,另一个获奖的白酒,就是茅台。
青竹参赛用的是中低端产品,售价不贵,主打百姓口粮酒。居然和茅台的高端产品一同领了金奖。
这还不算完,在1992年香港国际食品博览会上,青竹又用同样的酒获得金奖,又和茅台一同走上了颁奖台。
这让茅台很没面子,自家高端产品怎能和一款中低端产品齐名?
据说茅台原本有意参加“西湖国际食品博览会”,但听说青竹已经报名,害怕正面交锋的茅台决定不参加那届的博览会。
事实证明茅台选择对了,当年西湖国际食品博览会中,获得金奖的白酒,又是青竹。
回顾青竹整个品牌的历史,那几年的确走得也很顺。
两次错过时代红利
埋头苦干的品牌,容易受到行业认可,所以屡获金奖。
但是在“扯着嗓子喊”的营销战场中,这样老实的品牌可不吃香。
第一次是错过了“电视红利”
90年代前后,电视在中国普及,各大白酒品牌都加大广告预算,砸钱在电视广告。
在沱牌舍得酒广告出镜的章子怡
各大厂商已经意识到“品牌需要营销”这一事实,但青竹还坚信“品质好才是硬道理”,这让青竹摔了一跤。
青竹没广告、没故事、没宣传,其它酒企的电视广告从90年代砸到现在,一个个变成“知名品牌”,而青竹失去了一次成为“中国名酒”的机会。
而青竹反应过来时,是在2010年,终于在cctv投放了广告,但为时已晚。
第二次错失互联网红利
如今电商崛起、人人自媒体时代,许多新品牌依托电商、自媒体,都快速成长起来。
当青竹开始准备大干一场之际,一口来自远方的锅,悄然飞到了青竹的背后。
2015年前后,智商税产品“竹筒酒”横空出世。
这是一款反常识,反科学,甚至危害食品安全的产品,众多名人有意无意都为其带了货。
虽然这些名人也不知情,但是商家炒作宣传的效果已经达到了。
过了一段时间,科普大v、专家说这个酒是骗人的,号召网友开始进行抵制。
然而这款骗人的酒根本没有统一的名字,有叫“鲜竹酒”的,也有叫“竹叶酒”的。甚至有的直接就叫“青竹酒”。
就像“郭美美事件”一样,名字相同,跟着倒霉。
一波不知情的路人把“青竹酒”和“竹筒酒”产生联系,那年青竹的微博被大量不明真相的网友攻击。
甚至有些大v骂完骗人“竹酒”后,还会@青竹酒。
青竹出面澄清,二者完全没有关系。但真相永远跑不过谣言,最终青竹酒被骂得注销了微博。
如今在某宝搜索“青竹酒”,还是会发现被大量骗人的“竹酒”占据。
就这样,一个活跃于90年代的老牌酒企,如今失了声,仅成为河北省地方名酒。在一些资深酒友圈子里,比较受推崇。
在信息高速传播的今天,酒香也怕巷子深,想要在互联网时代立足,不能像过去一样只埋头做产品,还要具备品牌营销的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