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民都是谁,群体大不大
酒民是一个社会群体,主要指喝酒的人,但也包括酿酒和卖酒的人。也就是说,酒民概念,实际涵盖着所有与酒有直接关系的人们。
在酒水产业链上,从种植谷物,到发酵蒸馏,再到存放勾调,然后包装运输和销售,产业价值最终体现在喝酒上。所以,喝酒的人才是算得上正规的酒民,起码是酒民的主体。
按中国酒业协会发布的大数据,我国有四亿多喝酒的人,还是三年前的数据。话说人群就是江湖,有江湖就有规矩,酒民的江湖概莫例外。尤其是不做口传的潜规则,引导和约束着这个江湖,不懂规矩的人总感觉混不进圈子。
明规则都知道,潜规则才重要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敬酒不吃吃罚酒”、“酒逢知己千杯少”等等都是喝酒的规矩。这些明规矩喝酒的人都知道,也会恪守维护不破例。
酒民的江湖还有很多潜规则,就不是人人知道的了。比如经常会遇到的场景,一场正式宴请活动中,为显主人的盛情和客人的尊贵,酒席上了茅台酒。
所有安排合规合矩,看着完美,大家都很开心。可是一杯酒下肚,考验人的机会出现了,酒是假的。按理说主宾双方都是场面上的人,什么样的酒场没见过?明知是假酒也要看透不说透,保持身份才重要。这时候如果有谁说出喝的是假酒,那么,你就坏了规矩,这个圈子难混了。
由此得知什么是潜规则吧?大家都心知肚明,叫做“明心不明于口”的规矩,才是群体最应该遵守的。
潜规则都是怎么表现的
这个话题范围很大,一时半会儿说不清亮,就说与酒民们最贴切的内容。也就是说,当前有关敏感的潜规则,都是谁造出来的,或者说受哪些方面影响而形成的。
话要从江湖的某种表面现象说起。喝酒的人都听到过吧?当下江湖流行有儿歌,歌词大意是:买酒喝酒的人
不能说汾酒不好喝
不能说洋河酒好喝
不能说江小白能喝
听到的人心领神会,搞没搞明白真实含义,都知道是不要逾越的规矩,明心不可明于口就是了。如果你见人都要细细掰斥,尤其还是自己的见解,就是犯了规矩。
潜规则都是怎么来的
还说上面那首儿歌,其实是当下酒民江湖中很重要的潜规则,若不遵守就有可能招灾惹祸。不信你可以试试,在酒友圈里倒着说,必会招来一片嘘声。比如你说洋河酒好喝,酒友们不骂你就算是客气。
那么,此类约定俗成的规则怎么来的呢?请看本文的思路对不对。就说三个主要的提示:
首先发端于群体的共同观点。江湖群体的特点之一,是大家有着相似的认知能力,对共同关注的焦点容易达成共识,否则也撩不到一起。
其次是商业群体的推波助澜。这个也比较好理解,商业江湖历来是不见硝烟的战场,但是比硝烟战场还残酷。特别是白酒市场,竞争持续白热化,非良性现象就是必然存在。
其三是厂家的舆论引导。白酒真正的获利者是生产企业,尤其是当下的产业格局,头部酒企有着相当大的市场话语权。
之所以说这三个主要方面是“提示”,因为没有展开说,点到为止,下面会有所展开。
就这样展开说试试吧
有网友分享自己的观点,指的是头部酒企都有自己的个性,他们的发现来自于酒鬼群体。这个阶层触角很敏感,由酒水品质到价格,再由性价比到渠道,最终把消费终端的信息传导到酒厂。所以,他们对酒企个性的揣摩相当准确,想来酒企也会有相似反应。
继续说上面的三个提示。酒鬼们普遍认为哪个酒好喝或不好喝,主要还是来自于自己的品鉴体验,从而有了朴素的观点。可是问题不在于他们的观点对与不对,而是一旦产生并且形成,会被某些方面着意引导,从而促使原本朴素的观点得以转化。
比如洋河酒,大多数的酒鬼品鉴感受不太好,原因后面会说。“洋河不太好喝”的信息就会被同行准确捕捉,加以渲染,很快会对跑在前头(出头鸟)的洋河酒形成舆论围攻之势。
头部酒企都有自己的个性
继续往深度分析。真正左右市场舆论的,肯定不是竞争一线的酒商们,尽管他们对酒民影响很大。市场的话语权在头部酒企,他们才是市场的主宰,当然他们的背后是资本。
所以潜规则最后形成的主体,是当下在市场呼风唤雨的头部酒企,被资本左右着的顶流生产厂家们,他们的价值导向在引导着江湖舆论。比如山西老大酒企,决不允许出现负面舆论,各大平台一旦发现,会被立马删帖,包括几年前获得青云奖的酒企历史文章都被删掉。这样的酒企还有浓香老大,不信你直呼其名来句负面评价试试,起码在这里根本发不出去。
再说洋河酒,他们这几年的主攻方向是拓展市场,只要能扩大销售,你爱怎么说就怎么说。而且在迅速扩张时期,说不好喝的人多,主要还是没有适应,也算顺应自然吧。
一个是不许你说不好喝,一个是只要你买,随意你怎么说。以此形成了酒企的个性,发作起来就是脾气。
如此这般,你会不会见人还说江小白能喝、洋河好喝、汾酒不好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