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题记
文|欧阳千里 酒水行业研究者
近日,有媒体在报道中提及“舍得酒业12万吨优质基酒不实、品质不好”等类似信息,在酒业、投资等领域引发广泛讨论。所幸,这不是“秦池标王”时代,而是一个“是非自有公论”的时代。在新时代,酒企不会因为一篇报道而陷于无法自辩的泥潭。
辩论是“唇枪舌战”,时常会“大伤和气”。于公众而言,与其讲道理,不如说故事。
先说“疑邻盗斧”。很久之前,有人丢了斧子。怀疑被邻居家的儿子所偷,于是便去观察那人,那人走路的样子,那人的脸色表情,那人的言谈话语,无一不像偷斧者。不久后,丢斧子的人翻动谷堆时发现了斧子,再见到邻居家的儿子,言行举止没有一处像偷斧者。
再说“树瘤自愈”。树木受了外伤,伤口处便会长出一个表面凹凸的球状物,会越长越大,越来越硬,被人称之为“树瘤”。专业人士分析,树瘤是树体自身愈伤组织长成,是植物的一种自我保护反应,就像人受了外伤之后,伤口要结痂一样。
部分媒体人对舍得的误会,好似“疑邻盗斧”,从而寻找出诸多论据来论证其逻辑的合理性;舍得对于公众的回应,便是“树瘤自愈”,唯有自身发展得更强、更好、更快才能赢得充分理解。
往事如风,过往是时代的产物
很长一段时间,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在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之前,这种矛盾尤为尖锐,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逐步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
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要满足消费者喝酒的需求,有关部门研究“节粮酿酒”(烟台酿酒操作法),推广“代用粮酿酒”。酒企购入食用酒精,通过固液法、液态法酿造产品使用,在低端市场颇为普遍。时至今日,仍有酒企采用固液法、液态法生产低端产品,而且颇受消费者的欢迎。
脱离时代背景,去点评企业的市场行为,这本身就不客观,更无公正可言。
十九大(2017年)以来,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此背景下,纯粮固态白酒已经成为消费市场的主流。2022年6月正式实施新的《白酒工业术语》,其中强调液态法白酒、固液法白酒不能使用非谷物粮食酒精和食品添加剂。
作为名优酒企之一的舍得酒业,主销的沱牌复刻系列、沱牌天特优系列、沱牌六粮、沱牌T68系列产品,舍得、吞之乎、天子呼等产品,均是纯粮固态发酵酿造产品。
今昔似梦,未来亦是时代的产物
1989年,沱牌(舍得)与茅台、五粮液等荣膺第五届全国评酒会“国家名酒”荣誉称号,迎来更快的发展。九十年代,其主销产品沱牌产销量一直名列前茅,“悠悠岁月酒,滴滴沱牌情”至今仍是众多酒友的记忆。2000年左右,酒企生产能力进入全国前三,但销售规模远低于市场销量,尤其是中高档产品,所以沱牌的大量优质基酒被储存下来。
与沱牌相比,舍得的销量并不高,12万余吨的优质基酒得以储存下来,成为舍得如今推进老酒战略的强力支撑。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众所周知,当市场“一片浓香”时,诸多酱香酒企纷纷转型浓香,唯独茅台“耐得寂寞”,才有今日“拥得繁华”。当然,这属于典型的“从结果找原因”。如果,舍得能够再进一步发展,相信赞叹其“坏事变好事”的声音会不绝于耳。
“判断”要基于“常识”,而“常识”要基于“专业”。陶坛、麻坛储酒,仅仅是贮存的一个环节,而非白酒的终极“归宿”。笔者曾去业内绝对头部的酱香酒企参观,常见一排排不锈钢储酒罐,小的有500吨,大的有5000吨,所以用陶坛数量推测老酒储备并不科学。酒是陈的香,一年一个味,并非酱香酒所独有,而是高度优质粮食白酒的共性。以一/多家之言来断定某个香型的优劣,本身亦不客观。
后记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历经沉浮的舍得,其价值水涨船高,因为懂她的人知道其内涵,知道其价值。舍得成长的路上,总会有“误解”甚至“误伤”,恰恰是这些“不快”使其更“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