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白酒行业了解比较深入的人都知道,在酱香酒基酒的酿造工艺中,坤沙和碎沙之间是有明显区别的。
说简单点,就是一个用完整的高粱,一个用粉碎后的高粱。说详细点,其中的用粮成本、酿造过程、时间成本、基酒质量等大相径庭。
我们常见到酱酒品牌宣称自己是“大曲坤沙酒”,却没听过有把“大曲碎沙”的标识贴在酒瓶子上的,二者之间品质高低不言而喻。
但最近出现了一种令人啼笑皆非的说法:“专家都说大曲酱香就是大曲坤沙,而碎沙酒也用大曲、也是酱香型,所以碎沙酒就是坤沙酒。谁再说碎沙酒不是坤沙酒,就是不专业。”
这种说法就像是“以前的鸡都是走地鸡,现在我们的笼养鸡也是鸡,所以笼养鸡就是走地鸡。谁再说笼养鸡不是走地鸡,就是不专业。”
很久以前,抱朴守拙的匠人居多,还没有碎沙工艺这种说法,所有的大曲酱香酒都是坤沙酒。所以很多老酿酒师、老专家已经形成了刻板印象:酱香酒就是坤沙酒。
但是随着消费者对酱香酒需求的与日俱增,很多厂家产能跟不上,碎沙工艺应运而生,碎沙酒随之被搬上了消费者的餐桌。自此,大曲酱香就不一定是坤沙酒了。
碎沙酒的出酒率很高,对高粱品质的要求很低。不少酒厂靠着此项新工艺大扩产能,实现短时间内大幅提高产量的同时,节约大量成本,赚得盆满钵满。只有贵州玉壶台等少数酒厂仍坚持不扩产、不搞新工艺。
坤沙和碎沙到底差在哪儿,值得抱朴守拙的匠人宁肯舍利也要坚持?
我们都知道,标准大曲坤沙酒的基酒是通过12987工艺酿造的,这也是很多酱酒品牌的一个卖点。
这其中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取酒的任务,通常需要仁怀本地红糯高粱才能完成。
因货源不足或价格低廉而进购的外地高粱,通常蒸煮不到9次就会糊掉。所以新工艺干脆直接把高粱完全粉碎,打磨成粉状再蒸煮,这样出酒率会特别高,仅蒸煮两三次,就可以完成取酒。所以,如果是碎沙酒还吹嘘自己出身12987工艺,就涉嫌欺骗消费者了。
虽然时间和原料成本降低了,但所产出的酒品质与坤沙酒是有差距的。
我们都知道,一瓶高品质的大曲坤沙酱酒,七轮次的取酒非常重要,需要分型、盘勾才能为后期的以酒调酒打好基础。而碎沙酒早与七次取酒脱了干系,又何来媲美坤沙一说?
碎沙酒的新工艺不是虎豹豺狼、也不是假冒伪劣,甚至可能是比较有性价比的好酒。但一味混淆视听,妄图与坤沙酒混为一谈,确有劣币驱逐良币之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