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壶浊酒慰平生,青灯古佛静吾心。长夜、青灯、古寺、薄酒,把这四样事物徐徐铺展开来便是一幅足以令人凄神寒骨的散淡水墨画,或是一则悠然而略显孤寂的故事。
古人饮酒时最常去的几个地方除了常见的烟花巷陌、歌台舞榭,以及文人雅士偏爱的山间竹林、水边苇荡,还有一个地方那便是寂寥幽静的古寺了。而古人于古寺中饮酒也是可以分为多种情况的。
首先也是最常见的一种,便是带着游玩的兴致而寻访到了古寺,于是乎便在这古寺中游赏一番,其中自然也免不了与寺中长老秉烛夜谈、吟诗作赋。如明代严嵩在《仰山置酒》中写道的:“春游入古寺,息驾在山阿。不饮杯中物,其如山色何。泉声间钟磬,草色上烟萝。向夕岚霏起,诸峰猿啸多。”这位身居高位的大官是如古寺的目的是春游,而寺庙中的僧人也是提前就备好了美酒(“置酒”)来迎接他。一般人就没有这样的待遇了,宋代诗人赵汝燧在《宿古寺》中写道的:“黄昏投寺宿,古屋瞰荒江。村酒沽春瓮,山房耿夜釭。滩高声撼枕,月落影收窗。僧老人皆玩,楼钟晓未撞。”诗人是在黄昏时候才寻到古寺门口,寺庙中的僧人为诗人提供了乡野常见的“村酒”。巨大的水声和清澈的月影陪着他度过了一整个寂静的夜晚,而他也是彻夜饮酒直到天明。
其次一种便是落魄文人偶遇古寺,于是借宿其中,让自己不至于夜宿山林。此时此刻,杯中的酒则是另外一种滋味了。恰似明代诗人施侃在《庵中寂无一人童子觅酒未至》中写道的:“数尽归鸦酒未来,佛香伴我信悠哉。”偶然寻得的庙宇中一个人都没有,只能派随身的童仆去找点酒来,但是仆人久久不归,只能强忍着酒瘾,在袅袅佛香中舒展自己的心态。
最后一种则是入古寺探访自己的友人或者是受到友人邀请而乘兴而来。“相违十年久,偶见两心稠。”(宋代陈著《万寿寺主僧圆鉴留酒醉中》)与寺庙中的好友十年未见却彼此挂记着对方,这一份友谊在共醉中更显浓稠。而清代文人蒋春霖则是受到寺中好友的邀请前去赴约的,他在《友人招饮古寺其一》中写道:“深树藏幽寺,晴天迟客来。……儒术逢时拙,禅心得酒开。”客人在一个大晴天兜兜转转终于找到了藏在深山中的古寺,两人虽然是一儒一禅,但在酒意的催发下更显亲近。
古寺清寒寂寥,孤身入其中难免不心生孤苦、落寞之感;与友人共醉则又削减了一丝清净。不同情境,各有滋味。
#白酒##头条酒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