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非儒家文化莫属,而黄酒则是中国最古老的独有酒种,被誉为“国粹”。两者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儒家讲究中庸,宣扬仁、义、礼、智、信等人伦道德;而黄酒生性温和、风格雅致,酒文化古补厚重,传承人间真善之美、忠孝之德。
中庸
中庸之道即中正不偏、经常可行之道。“中者,天下之大本也;和者,天下之大道也。”儒家把“中”与“和"联系在一起,主张"和为贵”、"普遍的和谐”。
黄酒以”柔和温润”而名闻天下,恰与中庸调和的儒家思想相契合。
黄酒集甜、酸、苦、辛、鲜、涩六味于一体,自然融合形成不同寻常之“格”,独树一帜,令人叹为观止。
“六味”中,任何稍稍偏颇某一味,往往腻口发渴,或辛辣粗糙,或淡口无味,或体中满闷,留给人们美中不足之憾。因此不得不佩服黄酒的“中庸”之道。
儒家思想的中心思想和最高道德准则是“仁”。子曰:“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其中“仁”是目标,“克已"而使"礼”得到遵守和恢复是践行手段。同时“仁”还体现了人与人的关系,是在尊重关怀他人的基础上,获得他人的尊重和关怀。
黄酒承载着释放人们精神,惠泽健康,表达情感,体现爱心,激发睿智的作用,这与儒家崇尚“仁义,主张“天地人合一”的精神境界,提倡友善、爱护是息息相通的。
黄酒自古与人们结下了不解之缘。”酒,就也,所以就人性之善恶。”酒作用于人的精神的东西,可使人为善,也可使人为恶。
酒虽有利有弊,但把握适度,神益颇多。酒的功能主要有三个:一是可解除疲劳恢复体力,二是可药用治病滋补健身,三是可成礼。
忠孝
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孔子认为,忠乃表现于人与人交往中的忠诚老实;孟子说:“诚者,天之道也。”
孔子认为孝悌是仁的基础,孝不仅限于对父母的赡养,而应着重对父母和长辈的尊重。孟子更是主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儒家“忠孝”思想不仅是中国古代传统的道德文明,而且也是中国传统美德的一部分。
黄酒生性温和、醇厚绵长,在漫漫中国酒文化长河中,以其独有的“温和”受国人称道,黄酒的文化习俗始终以“敬老爱幼、古朴厚道”为主题,这与儒家所追求的“忠孝”精神一脉相承。
首先,酒本身性温,饮黄酒忌狂饮滥喝,唯慢慢地一口一口地咂,才能品味出它的滋味。
其次,黄酒特别是绍兴黄酒千年不衰,闻名遐迩,与绍兴当地酿酒人忠诚经营,世代相传,无一怠慢息息相关。
再者,酒乡习俗,古雅厚朴,敬老爱幼之风盛行。例如当家里的孩子长到一周岁时,俗称“得周”。这时的孩子已牙牙学语,在酒席间由大人抱着轮流介绍长辈,让孩子称呼,这不仅增添了“得周酒”的热烈气氛,更让人享尽了天伦之乐。
治国
儒家强调修身养性,主张人们应该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努力方向,要有为社会大众贡献才智的人生价值取向和不怕艰难险阻、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顽强意志和精神。
儒家思想探求者砥砺奋发、努力进取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从黄酒得以见证,借黄酒得以升华。2500年前,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投酵劳师,一举灭吴,报仇雪耻。在称霸中原后,勾践置酒文台,举酒庆功。
徐渭才华横溢,桀骜不驯,不畏权贵,杯不离手,醉中作画,留下不朽之作。与徐渭一样,当时绍兴一大批文人进入官府,担当了幕吏(师爷)角色,他们作为儒生这样一个特定的知识群体,“学而优则仕",抱负“治国平天下"的理想。
徐渭书作
他们有智有谋,办事果断,处事方圆,刚柔相济,如同黄酒之秉性,不会轻易为五斗米折腰,去趋炎附势,为虑作低。道不同不相为谋,和则用,不和则去,不被任用还可以退身田园,设坛施教,也足可以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