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色财气四堵墙,人人都在里边藏;谁能跳出圈外头,不活百岁寿也长。——北宋大相国寺佛印
饮酒不醉是英豪,恋色不迷最为高;不义之财不可取,有气不生气自消。——苏轼
无酒不成礼仪,无色路断人稀;无财民不奋发,无气国无生机。——王安石
酒助礼乐社稷康,色育生灵重纲常;财足粮丰家国盛,气凝太极定阴阳。——宋神宗赵顼
酒色财气,泛指各种不良品德、习气。
古人将“酒色财气”这四个字连在一起,变为劝诫性的成语以后,在元、明、 清三代六百多年间,习为常言,到处传用。
酒色财气,既是人生四戒,又是我们凡人所离不开的东西。
用一句看似矛盾的话说就是,不可不戒,不可全戒。运用之妙全在一心,全在一个度字。
酒在中国的历史至少有几千年了,有专家考证至少可以追溯至三代以前。在漫长历史长河中,形成了特有的,独一无二的中国酒文化。
大约酒在最初属于难得之物,并非是安分守己的贫民消费起的,因此人们习惯上将“酒色”并称。
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刘邦“好酒及色”。在“酒色”后面又加了一个“财”字的,是东汉杨秉。知道杨秉的人大概不多,因恃才傲物被杀的杨修则名闻天下了。杨秉曾官至太尉,位高权重,每天给他送礼的人要把门槛踢破。
杨秉曾对人说“我有‘三不惑’,酒、色、财也。”所谓“三不惑”,就是远离酒、色、财这三样东西的诱惑,拒腐蚀永不沾。杨秉言行一致,说到做到,因此青史留名。
时隔千年,到了北宋神宗年间,“酒色财”之后又多了一个“气”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