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人爱喝白酒就跟广东人爱煲汤一样,早已经是“家常便饭”了。老酒鬼基本每天都会喝上半斤口粮酒过过嘴瘾,逐渐也就形成了“无酒不成礼,无酒不成俗”的文化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作为白酒历史名城,河北当地可从来不缺好酒。其酿酒技术和酒曲制作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至数千年前的仰韶文化,历史悠久,并且一直延续至今。
冀地白酒分布在南、北、中部三地。南部有衡水老白干、泥坑酒、丛台酒;北部有山庄老酒、板城烧锅等;中部有十里香、刘伶醉等,其中以南部的衡水老白干的发展最优,在国内众多评酒会上斩获大奖,甚至被誉为“河北王”,风光一时。
不过,如今放眼望去,在河北的酒桌上很少看到有衡水老白干、邯郸丛台、山庄老酒、迎春酒等当地自产的传统名酒,反而是茅台、剑南春、泸州老酒等来自省外的白酒品牌在当地的发展越来越好,名声和销量逐渐掩盖当地品牌。
其最大的原因是,河北白酒市场对外省品牌包容性很强,像郎酒、洋酒、古井贡酒这样的一线白酒品牌在冀地随处可见,当地的白酒高端市场基本被占领得差不多。而剩下的本地品牌以老白干为首,与其他中端、次高端产品争夺市场份额,但也只占了不到20%的销量,其余超80%的市场被外省品牌瓜分,竞争可谓十分激烈。
除此之外,众多本土品牌也跟不上市场发展的步伐。在白酒市场调整以前,本地白酒能够利用地域优势,获得绝大部分的当地市场份额,无须担心外省品牌的竞争,但这一点优势在如今信息发达的年代荡然无存。
很多品牌不仅没有推出新产品新系列,甚至还一直沿用着原来的包装设计,以为还能一直“吃老本”,想要凭借从前的口碑打开知名度。没料到,一众品牌都在慢慢地淡出大众视野,逐渐被市场淘汰。这也是为什么河北当地白酒不受欢迎。
在白酒市场快速发展的浪潮中,本土品牌应该充分利用自身独有的文化优势不断创新,打造低、中、高端不同类型的产品,击中不同用户群体的痛点,才能打开品牌知名度,让更多的人了解河北白酒,也能收获到更多的市场份额。河北白酒想要重新崛起,还需继续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