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名酒”提名70周年,也是黄鹤楼酒建厂的70周年。
坐落在汉江之滨的黄鹤楼,被称作天下江山第一楼,也是中国四大名楼之一。
黄鹤楼因酒而名,而黄鹤楼酒也因此驰名天下,成为无数文人雅客的最爱。
1989年,在第五届中国白酒国际名酒评选大会上,黄鹤楼成功入选“十七大名酒”。
从这开始,黄鹤楼酒声名鹊起,连续3年销量超过10亿元,顺势成为了中国三大清香型白酒之一,形成“南楼北汾”之势。
90年代,黄鹤楼研发出受众度更高的39度清香型白酒,并成功走出国门,连续5年蝉联湖北出口白酒第一名。
黄鹤楼曾经也辉煌过,如今为何走上了濒临破产被收购的末路呢?
1.营销策略
在获得了阶段性的成功之后,黄鹤楼秉承着传统的思想,把注意力放到了产品上,一心不断地提升产品品质,却忽视了营销的重要性。
而在如今这个物质爆发的时代,无论产品本身有多好,不懂得如何营销,就无法走进大众的视野,就没有更多的人为它的品质买单。
这就是为什么黄鹤楼的品质在不断上升,知名度却不断下降的原因,吃了不懂营销的亏。
这个时代下的产品参差不齐,但在广告营销上却都各显神通,似乎不管有没有过硬的产品,只要有过硬的营销方案,就能获取流量密码,成功让消费者买单。
而像黄鹤楼这样兢兢业业做品质,从不过度包装、也不过度宣传的企业,就吃了哑巴亏。
毕竟,没有吸引人的营销方案,谁会去看你的内在品质。
2.定价过高
黄鹤楼的定价虽然没有茅台那样让大部分的消费者望而却步,却也把目标锁定在了中高端的消费群体。
然而,没有合适的营销战略,就很难开拓市场。
黄鹤楼的名气起不来,渐渐地就只能被其他的一些性价比高的品牌所取代,走向下坡路。
向上没有名气,向下又定价过高,并不适合成为普通老百姓的口粮酒,所以黄鹤楼又失去了广大的端的消费市场。
一时间,黄鹤楼酒陷入了尴尬的境地,甚至在2000年前后,黄鹤楼曾一度濒临破产。
尽管后来我国的商务部给了他“中华老字号”的称号,但还是没能挽救它没落的局面。
3.自身条件
90年代,国家进行了国有化向私有化改革,很多企业都抓住了机会,搭上了顺风车。
然而,黄鹤楼当时的技术和管理都很落后,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
这次掉队,也让黄鹤楼就此被远远甩在了后面,渐渐退出了市场,直至濒临破产。
后来,经过股份制改革,黄鹤楼在2003年被武汉天龙投资公司收购,还推出了浓香型白酒,试图起死回生。
但是白酒香型的转变,并没有抢回全部的市场,大部分消费群体流失严重,这也让黄鹤楼最终只能蜗居在湖北。
走不出去,对于品牌知名度和群众的认可度,就永远无法提升。
受众面过于狭窄,极大地限制了黄鹤楼的突破和进步,对于品牌的长远发展也极其不利 。
如今,消费格局不断升级,白酒产业仍然处于上升阶段。
至于黄鹤楼能否在激烈的市场中存活,还需要时间来证明,谈陨落还是崛起还为时尚早。
作为古老的知名白酒品牌,黄鹤楼经历了起起落落,几经破产收购,又总能掘地而起。
希望黄鹤楼能顺应时代潮流,不断创新,找准定位,早日能走出困局,重拾昔日的辉煌,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