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茅台不得不说这么一个人,是他一次次将茅台从死亡的边缘拉回,是他一次次把茅台推向顶端,他将自己生命中的50多年全部奉献给了这一瓶酒。他就是季克良,被人们尊敬的成为“茅台之魂”和“当代酒仙”。
如果没有他,就没有10000亿市值
季克良这个人可不仅仅只会酿酒,也不只是会管理一个酒厂,他骨子里一直有一股成功企业家的魄力。
1998年,茅台刚刚走出亚洲金融危机的风暴,面临的是一个新的挑战,不少企业都纷纷走上股权之路。当所有人停滞不前不知道下一步该如何迈入新世纪时,季克良站了出来。
季克良下定决心,将茅台的工厂制改为公司制,并且再转化为股份制,并且在市场上到处寻找企业融资。
终于,1999年茅台酒厂成功改制,联合和8家企业转变为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
从工厂走向股份公司,季克良带领茅台的这一次改制让茅台有了上市的可能,成为了21世纪新时代的产物。
1999年才改为股份公司制,茅台2001年就上市了,是不是速度有点过快?其实最初那一批上市公司名单中贵州茅台并没有出现,而是有一家即将上市的公司突然要变更负责人,导致无法上市。
这个时候,季克良感觉茅台的命运将会从这个机会开始改变,他开始一路亲力亲为进行公开路演,为了符合上市标准他主动辞去了茅台董事长的职位,终于争取到了这个机会,茅台替换那一家公司上市。
2001年8月,茅台以75亿的市值成功在上海上市,上市之后一路高歌猛进,到如今10000亿市值,这一切都离不开季克良当时迎接挑战的那一股魄力。
50多年青春献给了茅台
季克良毕业于无锡轻工大学,毕业之后就被分配到了茅台酒厂工作。虽说是分配给高材生的工作,但是明眼人都知道这份工作其实并不尽如人意。
1964年,那时候的茅台酒厂还位于贵州的大山深处,连年亏损,不少人经受不住压力在季克良来之前就已经离开。
一年产量只有200多吨,不赚钱就算了每年茅台酒厂还得亏损出去几十万,季克良的前途并没有多么的光明。
尽管这样,季克良还是静下心来,专心的投入到工作当中去了。直到首次走进茅台酒厂,他品尝了一口茅台酒,醇厚的口感和久久不散的酒香季克良一下子对这份工作充满了激情。
季克良开始努力学习,每天在车间跟着酿酒工人一起干活,从投料到发酵,每一个环节他都去亲自参与和学习,在生产车间一呆就是十几个小时,直到自己掌握最纯正的茅台酒的酿酒工艺。
现在市面上卖的白酒除了是白酒以外,还有细分类,比如酱香型、清香型、窖底型等等,其实这样一个概念,源自季克良。
1965年,季克良在茅台厂已经工作了一年多,他把学习到的酿酒工艺写成了一篇论文,名为《我们是如何勾兑酒的》,这一篇论文引起了很大的关注,人们对于白酒的生产勾兑国产有着很大的好奇心。
季克良在论文中分析了茅台酒不同的勾兑方式制造出不一样口感的酒原理,白酒有“香型”的区分从此在行业内传开。
季克良背后的付出少有人知,为了研究白酒的勾兑原理和不同香型,原本不喝酒的季克良从进入茅台厂到现在50多年间,前后喝了不下两吨白酒。
茅台危难之时,他挺身而出
在1977年以前,茅台酒厂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季克良刚进厂的时候一瓶茅台酒市场价才3块6元,年产量只有200多吨。
论文得到人们认可的季克良从生产车间被调上了生产科副科长一职,他干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提高产能,对旧技术进行改造升级。
扩大生产厂房,把厂房重新布局更加有效的利用空间,并且还硬性规定了生产部门的工作标准和质量标准,要求在扩大产量的同时保证质量不变。
当然,机会也很重要,当时毛主席和周总理参观茅台酒的生产厂房,对茅台酒也是赞不绝口,并且定下目标,未来一定要完成一年一万吨的产能。
于是,“茅台外交”出现了,国外领导人来到中国,总会让他们品尝茅台酒,茅台一下子火热了起来,订单增多,产能自然也就跟了上了。1978年,茅台终于实现了盈利。
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让整个酒业市场都不是特别景气,再加上山西假酒案让人们开始对白酒有所顾忌,茅台酒的销量一路下滑。
那一年,季克良已经60岁了,他身兼茅台董事长、总工程师、党委书记一堆头衔,再一次站了出来。
季克良发现,一直以来茅台都被人们冠以“国酒”的名号,都是买家来找茅台,茅台从未找过买家,但是时代不一样了,茅台也需要放下身段去研究市场,做营销。
于是,季克良亲自组织了一直营销团队,在各个城市的商场和茅台酒专柜进行站台宣传,一向价格雷打不动的茅台竟然也出现了促销活动。
季克良的一番营销活动后,茅台成功走出市场不景气的阴霾,实现全年营收8.16亿的新突破。
如今的茅台俨然成为了人们眼中的高档产品,其实本身一瓶“飞天茅台”的定价在一千多还是有不少用户能够接受。
可是随着市场环境混乱,经销商炒价的现象,想买一瓶真正的“飞天茅台”价格要比官方定价高出不少,甚至供不应求。
季克良当然知道这一现象,无数次公开发声说茅台要做的不是“国酒”而是“民酒”,甚至退休后也没有闲着,用自己对于酒的理解酿造出一款定价99元的“人民小酒”。
季克良对于品质的追求也从未发生改变,因为茅台酒的生产周期比较长,从蒸煮到发酵再通过酒库存放,一瓶茅台酒出厂要耗时5年。
正因为这样,茅台酒的产量很难继续加大,有人提出省略其中几个步骤时,季克良坚决不同意,每一个环节都必须严格把关,就算量上不去也一定要保证质。
季克良这样匠心精神,茅台酒才一直被人们赞誉其经久不衰的口感。
卸任董事长,留下匠心精神
就在最近,贵州省国资委发布任免通知,季克良卸任贵州茅台名誉董事长和技术顾问等职位,这个一路带领茅台从贵州小厂走向10000亿酒王国的“酒仙”终于不用再继续操心。
坚守50多年,只为做一瓶好酒,即使有再多的酒企高薪挖人季克良从未动心。虽已年过80,但他依旧希望为茅台尽其所能。
一代“酒仙”退居山林,但是他一生只酿一瓶酒,从意气风发到皓首苍颜的坚韧精神,将伴随着茅台酒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