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与药之间源远流长、紧密难分的关系纠葛其实比我们想象的还要更深一些,远非一句“酒从最初便有药用功能,一直延续至今”就能够说尽的。酒用于医药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医的繁体字“醫”在汉代文字学家许慎的《说文解字》中被解释为:“治病工也。殹,恶姿也;医之性然。得酒而使,从酉。……一曰殹,病声,酒所以治病也。《周礼》有医酒。古者巫彭初作医”。酒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被作为医疗的辅助剂了。
从古中医角度来看的话,我国现存出土最古的医学方书《五十二病方》共记载药方283篇,其中涉及酒的疗方40篇,分别用于内科和外科的治疗。我国早期以酒入药用的情况在商周时期就已经十分广泛。从汉代的诸多出土文献来看,当时酒饮有米酒、温酒、肋酒、白酒四大类。其中米酒即“醴”,又称为醪或浊酒。《汉书》记载:“为酒醴醪以靡谷为多”,类似于今天的醪糟。《黄帝内经·素问》有《汤液醪醴论》专篇,可见米酒早已入药用。温酒,即“酝酒”,意思是反复多次精酿之美酒。肋酒应当是“漉酒”,是指滤过的清酒。白酒则是单纯的字面意思,是与清酒相对而言,即不经过滤的酒。这四大类酒在《五十二病方》中所记载的酒疗方中均有出现。
在长沙马王堆西汉墓中出土的帛书《养生方》和《杂疗方》中我们可以看到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酿酒工艺记载。其中的“醪醴”部分包含了整个药酒的制作过程、服用方法及功能主治,其制法包含了十道工序,可见古时酿酒工艺之复杂。另外,《黄帝内经·素问》还指出:“自古圣人之作汤液醪醴者,以为备耳!夫上古作汤液,故为而弗服也。中古之世,道德稍衰,邪气时至,服之万全”说明古人酿造醪酒一般用于祭祀或医药。
到了东汉时期,张仲景《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用酒的方剂共28篇,所用之酒有“酒”“清酒”“白酒”“苦酒”四大类。“酒”“清酒”同为一物,是古代粮食酿造酒中质地纯净者。白酒,即米酒,将米酒过滤即得,为乳白色液体,属于低度酒。苦酒,即醋,由于汉代时酿酒浓度低,容易发酸而成醋,故又称为苦酒。纵观张仲景对酒的使用,有用来制药的,也有直接用来服药的,甚至用酒煮、浸、泡药材,林林总总,不一而足。
在之后,酒的药用功效不仅没有减少,反而花样更多,品类更繁。直至今日,药与酒也仍保持着密切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