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说说过年餐桌上必出现的:白酒!
印象中的白酒,总是和不太好的酒桌文化联系在一起。
可大家骂归骂,逢年过节、重大场面,还是离不了它。
仔细想想恨白酒的人,恨的是“不干不是兄弟”的酒桌文化;而“爱”白酒的人,最爱那一口荡气回肠。
那中国的白酒到底是什么呢?喜欢它的人又喜欢在哪里?
问起身边朋友对白酒的印象,收集到的答案是这样的:
白酒啊?拼酒时候喝的。
六六顺啊、四季发啊、五魁首啊、哥俩好啊!
不喝就是看不起我,我们这里的规矩客人先来三杯!
小时候爸爸回家吐得满身都是,我就知道他又去应酬了
小编为数不多的喝醉酒的记忆基本都和白酒有关。
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在藏区喝青稞酒,抵不住当地人的热情好客不断地劝酒,刚喝时觉得还好,越往后后劲越大,怎么断得片儿都不记得了..
第二天醒过来,头疼脑裂恶心难受...
在众多白酒香型之中,酱香型白酒是目前公认的一款健康型白酒主要是由于酱香型白酒是纯粮酿造。
酒中含有大量有利于人体健康的物质,适量喝酱香型白酒对人体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既然酱香型白酒能对人体健康有益,优质酱香型白酒也越来越受到喜欢饮酒的朋友的亲耐追捧,然而为什么很多酒友却喝不惯酱香型白酒呢?
这个跟历史环境有关系,酱香型白酒的实操份额低。
酱酒是纯粮酿造的,在上世纪的中国温饱问题都还是国家头疼的事。
吃饱穿暖都还是问题,更不可能拿粮食大规模生产酱酒,就连国酒茅台在当时也出现了没有粮食生产的情况。
中国自古以来便有“家天下”的说法,国人自古重情,无论是亲情、友情、爱情,皆在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
逢年过节,一家人团聚,美食美酒上桌,亲情便在空气中弥漫;
联络感情,邀友人小酌,三杯酒下肚,友人间的关系不自觉拉近;
情正浓时,备烛光晚餐,对饮一杯红酒,爱情在浪漫的情调中升华。
传统文化中的感情可以在酒中寄托,重情重义的传统文化也可以在酒中得到升华。
第一种,就是有自残的逻辑。什么叫自我残害呢?
就是通过残害自己的身体,来表示我对这件事的诚意。
比如我今天要拿这个单子,我拿起一杯特别烈的白酒,先干为敬,先喝完。
但是喝酒这个自残的程度,严格说又不像身上割块肉那样可怕,大多数人身体好还是能够恢复过来的。
通过自残来表示自己的诚意,我觉得是使得喝酒文化得以形成的一个背后的思维逻辑。
另外一个很重要的逻辑,就是消灭自己的个性。
有些人的确是不爱喝酒的,或者是酒量很小的,实际上是不同人的一个个性配置。
但是我酒量那么小的人都陪你喝了,这就是说明什么呢?
我已经有很大的决心消灭我自己的个性,融入到整体社会里面去了,说白了就是为了合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