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香白酒领袖:五粮液不是“四大名酒”原因简单,过程却很复杂

作者:四度酒话 更新时间:2023-03-06 22:14 阅读:248

白酒元年:1952年


虽然每种白酒都把自己的历史演绎得十分久远,不是秦汉,也要弄到唐宋。其实严谨地说,白酒元年是:1952年。


20世纪50年代开始,各地开始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三个行业进行改造公私合营。所以,翻开很多名酒的历史:很多白酒厂是1952年之后建厂的。


在此之前,白酒没有一个统一的名称。烧酒、白干、烧锅之类的。是在建国后为了统一行业标准规范的情况下统一称为白酒。


所以,1952年,从多个角度讲都是“白酒元年”。


浓香白酒领袖:五粮液不是“四大名酒”原因简单,过程却很复杂


1953年,五粮液无缘“四大名酒”


“四大名酒”产生于1952年秋在北京举办的第一届全国评酒会。那时百废待兴,酿酒工业同样处于恢复阶段,国家除接受少数官僚资本家的企业外,大多数酒类生产是私人经营的作坊,整个中国的白酒产量不过十余万吨。


由于受限于时代背景,1952年秋末举行的第一届评酒会,没有完备的参选规则,是由各地区酒类专卖干部携带酒样到“总部”华北酒类专卖公司进行评选的。因为当时很多白酒还没正式形成正规厂家和规模生产,或者正在改造改制过程中,所以一共只有19种白酒参加。


最终在白酒类别中评选出四个“国家级名酒”分别为:贵州茅台酒、山西汾酒、四川泸州曲酒、陕西西凤酒,简称“四大名酒”。


浓香白酒领袖:五粮液不是“四大名酒”原因简单,过程却很复杂


为什么今天的浓香领袖五粮液却无缘“四大名酒”呢?


并不是坊间流传的当时五粮液酒厂还没有建成,酒厂有没有建立不是主要原因。要知道“四大名酒”之一的西凤酒是在1956年10月才创建国营陕西省西凤酒厂,但在当地西凤酒却一直由当地烧酒作坊酿造。


而五粮液的这段历史得从其品牌创始人邓子均的故事讲起:1932年,“五粮液”酒品牌创始人邓子均正式以“五粮液”名称向当时的民国政府正式申请且成功注册了“五粮液”商标。五粮液沿长江而下到泸州、重庆、武汉、南京、上海都得到了很高的认同。


但是在1939年10月起,疯狂的日机开始对宜宾进行轰炸,邓子均不得不举家回南溪乡下避难,把自己的糟坊“利川永”租借给“钟三和”槽坊老板经营,五粮液的生产经营陷入停顿。


浓香白酒领袖:五粮液不是“四大名酒”原因简单,过程却很复杂


抗战胜利后,邓子均携家人重返宜宾,收回“利川永”交给邓子均的第五个儿子邓德福继续经营。1948年邓子均主导进行分家析产,其两个儿子邓受之、邓德福正式接手“利川永”槽坊,着手主持恢复生产经营。但因当时税率过高,加之货币几经贬值,卖出的成品,买不回原料,五粮液其实仍然处于停产状态。


直到1951年,由当地八家糟坊联合起来成立了“宜宾市大曲酒酿造工业联营社”,形成集体协作工厂。而邓子均及其家人也在当时受到了各种不公平的待遇,所以并未参与实际的酿造生产过程中。但是五粮液生产的工艺“秘方”只有创始人邓子均真正掌握,所以产出的五粮液品质可想而知了。


当时一次投入八万多斤粮食出不了酒,这可不是一件小事。1953年前后,时任宜宾行署专员的李鹏,三番五次登门拜访邓子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还在宜宾东街“桃园餐厅”亲自设宴请邓子均,邓子均终于献出了“五粮液”的酿造配方,并答应帮助解决问题。经过半年多时间的努力,指导酒厂工人从废渣中捞出一万八千多斤“五粮液”。随后,邓子均被高薪聘请为酒厂的技术指导,总技师,五粮液才得以复活。直到1956年的第二届全国评酒会上被评为全国八大名酒之一。


浓香白酒领袖:五粮液不是“四大名酒”原因简单,过程却很复杂


所以在第一届全国评酒会召开的时候,五粮液不仅是产量不足问题,更是没有好酒,没有达到参选的条件。因为参选需满足以下四个条件:


品德优良,并符合高级酒类标准及卫生指标


在国内获得好评,并为全国大部分人所欢迎。


历史悠久,在全国有销售市场。


制造方法特殊,具有地方特色,还不能仿制。


五粮液当时没有足够的产量,更没有好的产品、没有好的口碑,达不到为全国大部分人所欢迎的程度。所以五粮液无缘第一届全国酒评会,也就无缘了含金量最高的“四大名酒”,这也许是今天浓香领袖五粮液最大的遗憾吧。


不过遗憾只是在今天的,当时的泸州老窖确实是有实力。那么当时泸州老窖究竟有多么牛,又为何一步步沦落到二流的地步,把浓香领袖的地位让给了五粮液?


关注我,下期为大家解密。


微信扫一扫加我

加微信送福利,酱香白酒低价买。茅台镇老牌酒厂直接供货,品质保障,物美价廉,专注高性价比酱香型白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