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3月我突发奇想,打算做一个关于威士忌储存的实验,看看在家里究竟如何储存威士忌最好。
前文在这里:《硬核实验!第二好的储存威士忌的方式是什么?》里面有实验方法和思路的详细说明。简而言之,就是白天把酒放在阳光下曝晒,晚上则放到暖气下面吹,人为提高实验样品所处的环境温度,加速蒸发。过一段时间以后,看看那种保护方法的瓶子里酒液蒸发量最低。
那么,距实验开始一年多的时间过去了,结果如何呢?
答案是:
实验失败!
原本预计实验个半年左右就会有结果,结果,半年后,把酒从箱子里拿出来逐一称重,绝大多数酒的重量并没有降低。于是我想,是不是暴晒的时间不够?于是我继续把酒又放了半年,再称重……结果,绝大多数实验品的重量依然没有降低。
比如上图的9号样品,在实验开始时(2021年3月28日)的重量是:1274克。但在一年多以后的2022年5月13日,重量依然是:1274克。
甚至有两三瓶实验品,现在的重量比起一年前还重了0.5克……实在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幸好,在实验开始后没多久,我就增加了一个监控设备:便携温度纪录仪。我挂了一个在12号样品上(此样品系对照组,裸瓶放在阴凉柜子里);另一个和其它实验品一样放在加热箱里。
于是我迅速读取了电子温度计里面的数据,发现了部分问题所在。我们先看看放在阴凉柜子里对照组样品的温度数据:
在有记录的222天里(后面因为温度记录仪内存满了,没办法再记录下去),它的平均温度是26.9℃。
然后下面是由我每天曝晒的样品箱的温度数据:
在有记录的222天里,它的平均温度只有29℃,比起放在柜子里的对照组高了3度不到!这平均3度的温差,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恐怕很难大幅增加酒液挥发速度。
看看表格上的数据,实际上在记录开始时的一两周,温度还是相当理想的,很多时候都能蹿升到44度——那是因为,一开始的时候我每天晚上都坚持把箱子搬到柜子顶上,再把暖气开到30度、暖风开到最大,直直地对着箱子吹,那个好几次达到44度的高温,是暖风直吹造成的。
但是,后来我就厌倦了晚上把它搬到柜子顶、白天又搬到阳台晒太阳的麻烦,干脆就让箱子寄居在阳台,白天晒太阳,然后只在阴天和下雨时拖回屋里。所以自此以后,这箱实验品再也没有呆在44度的理想温度环境里……
原来是我的懒惰导致了实验的失败……
实验还是得做下去,但是得用更有效率和效果的办法——每天把酒搬到柜子上怼着暖气吹已经证实不行了,因为我没有这个毅力每天把一箱酒搬来运去。
于是我在某宝上找到了这个神器:
插上电就可以发热,还可以调节温度,还不像空调那样大部分热量散逸到整个房间去,用起来必然事半功倍!
买回来以后再尝试了一下,发热效果非常良好。
只要把整箱酒放发热板上面,再把箱子封好,调节好温度,那么一个温箱就做成了。酒存在这40-50℃的环境里,必然会加速蒸发,这样我们就能知道哪种储存方式能最大限度降低蒸发量了。(我可真是个小机灵鬼!)
此外,我还把能精确到0.1克的电子秤,换成了精确到0.01克的精密电子秤。如此一来,哪怕瓶中酒精的蒸发量只有一点点,也能被监测到。(为此,我把所有实验品的酒标都刮掉了,全是光光的玻璃瓶和酒盖、酒帽,这样可以把测量做得更精确。)
那么好了,我们现在来重新整理一下实验样品的保存方式,以及它们的初始重量。
1号样品:无任何保护(用于对照)
实验开始时的重量:1170.55克
2号样品:裸瓶、瓶口缠Parafilm封膜
实验开始时的重量:1171.21克
3号样品:裸瓶、加密封袋
实验开始时的重量:1170.80克
4号样品:放入自带纸盒
实验开始时的重量:1170.41克
5号样品:加密封袋后放入自带的纸盒
实验开始时的重量:1170.91克
6号样品:瓶口缠Parafilm封膜、加密封袋、放入自带纸盒
实验开始时的重量:1169.53克
7号样品:放入保丽龙泡沫盒(这种盒子一般用来寄酒,但我认为它很适合用来存一些比较贵的酒,所以这次实验也用上)
实验开始时的重量:1168.19克
上面七个样品是用来测试各种保护措施的有效程度如何,以及某几种措施叠加起来会不会有更好的效果。
然后下面还有两个样品:
8号样品:裸瓶、未开瓶、无任何保护、瓶塞是树脂材质+PE垫
实验开始时的重量:1284.55克
9号样品:裸瓶、未开瓶、无任何保护、瓶塞是金属盖+PE垫
实验开始时的重量:1062.64克
这两个样品则是为了看看这些不同的瓶塞,哪种的密封效果最好。
最后一表汇总:
实验从今天重新开始,过半年以后,我会把这些酒逐一拿出来称重,看看每瓶酒蒸发了多少,就能得到一个阶段性的实验成果了。让我们期望第二次实验会有理想结果吧!
【饮识分子】系美酒专栏作家黄山运营的自媒体,旨在以有趣的方式普及酒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