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我们在酒前面加的动词是喝,替代了古时的饮和喫,不过仍有不少地方的方言中仍然保留着吃酒这个说法。可能站在我们所学的语文知识角度,吃应该是用于固体的食物前的,但是实际上并非如此,下面我们就来摆谈一下我国的酒文化中吃酒的意思和由来,看看为什么有吃酒这种说法。
读过魏晋及以前的诗文或是史书的朋友一定会发现,古代的我国对酒的修辞都是用饮字,明显的就是陶渊明的饮酒诗。那时候的确对食物进行了划分,像面、肉这一类都用食字,而水和酒这一类便用饮字。《诗经·小雅·绵蛮》:“绵蛮黄鸟,止于秋阿。道之云远,我劳如何。饮之食之,教之诲之。”而到了唐宋时期才有了喫酒这种说法,比如杜甫“楼头喫酒楼下卧”,而喫酒与吃酒同音,故传。
而我们听得多的吃酒的说法恐怕便是《水浒传》了,里面的梁山好汉就有说吃酒的,当然这也是作者考虑到水浒传的人物来自各地,要体现一方特色就不能不对当地的放言作一些研究。吃酒在不少地方的方言中是存在的,很多表示的意思就是喝酒,可以算是吃喝不分吧。
但是在川黔一带方言中也有吃酒之说,只不过这里的吃酒并不是说喝酒,而是指赴宴席,比如红白喜事、乔迁、蜜月等等,这些在当地都被冠以酒席之名,即结婚叫结婚酒、婚宴酒、喜酒;乔迁叫展家酒、搬家酒,去这些酒席要吃东西故而简称亦统称吃酒(也叫走人户)。在这里吃酒是吃结婚酒等的简称,并非饮酒。
单论吃酒这个词语应当是沿用唐宋时期的喫酒之说,当然那个时候喫与饮是同义,后来也许是由于谐音沿用也未可知。如今的方言中不少地方都有吃酒、吃茶这种说法,其实也并不构成语病等问题,也许他们说的吃酒、吃茶实际上原本就是指喫呢,只是汉语白化之后大家只认吃而不知喫了。
古人把现代人说喝酒,说为“吃酒”,更重要的原因是现代与古代酿酒是不一样的。古代酿酒不是像现代烝馏技术酿酒,古代酿酒靠粮食人工发酵酿酒,所以说古代,现代酿酒是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古代酒里边有粮食残留,要筛酒,因为酒里边有粮食的杂质残渣。所以叫“吃酒”,“喝”作为饮的动作由来已久,但是为什么在很多文献中很少见到“喝酒”字样,通常都是“饮酒”,或是时常见到“吃酒”。
这里其实是几个小原因。
一是,古人认为喝酒是一个很正规,很重要的礼仪活动,用喝显得比较粗俗与随意,而用吃则会表现出一种正规的仪式感(吃饭,在古人看来那是每天很正式的一种行为),是对对方的一种尊敬。
二是,饮酒,同时需要佳肴,佳肴自然比平时所吃要好很多,所以饮酒即是美酒的豪饮,也是佳肴的饕餮,在整个行为中,吃也占了不小的时间,佳肴美酒,吃起来才更爽。
“吃酒”的文化却是历久弥珍,后世虽然采用过滤、蒸馏等手段,使酒逐渐清澈,但是“吃酒”一词依旧沿用,偶尔会被拿出来提高“逼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