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素来有“无酒不成席,无酒不成礼”的文化,在酒桌上谈生意已成了一种习俗。据说这种习俗起源于商代,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商代商业发达,姜太公吕尚辅佐周文公讨伐紂王之前是开餐馆的。商代迁都多次,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要改善交通,方便贸易。同时殷商人豪饮。《史记·殷本纪》有关于紂王“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为长夜之饮”的记载。现在出土的殷商文物中,青铜酒器占相当大的比重。所以说这种习俗盛行于那个年代有一定的可信度。但是商代之前的夏朝没有文字记录,我们对夏代了解甚少,也无法排除这种习俗可以追溯到夏代的可能性。说不定当时尧帝就是在酒桌上说服禹去治水的。
为什么会形成在酒桌上谈生意的习俗?在我们的经验中,酒桌上似乎更容易达成合作。
近日,发表在期刊《经济行为与组织》上的一项研究,便首次为上述经验找到了科学证据。该研究的作者是西南财经大学的张吉鹏副教授和南洋理工大学的欧柏雄助理教授。他们发现,小酌之后,人们在博弈中会更愿意与他人合作。
研究者设计了一个博弈,用来模拟现实中的商务洽谈情境。在这个博弈中,理性的策略是当自己初始资金较少时选择投资,而当自己初始资金较多时不投资。
从总体上看,喝了高浓度啤酒的学生要比非酒精组的学生更倾向合作,他们在博弈中选择投资的次数要多一些。为了拿出更可靠的证据,研究者还对个体的博弈行为进行了分析。在考虑了初始资金以及年龄、性别、社会经济状况、饮酒历史等个人因素后,研究者发现,饮用了高浓度啤酒的学生,其合作次数平均要比非酒精组学生多9.29%~14.9%。由于合作能实现投资增值,因此这些酒精组的学生在博弈中也能挣更多的钱,可谓是最后的赢家。张吉鹏教授得到的结果与我们的日常经验一致:喝酒后容易达成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