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酒之人千千万万,从古至今,书于正史者无数,野史传说中更甚。古人云:“无巧不成书”,但书中的故事又往往不全是现实的“巧”,故而亦有野史作者托名于正史传记中确实存在过的人物,或全篇编织,或将真实的事件加以巧妙戏剧化,半真半假真真假假,使之流传于世,遂也成一时之趣谈,后世之美谈。这一类的故事不可谓不多,唐伯虎醉酒点秋香,便是其中一例。
原本的故事最初是记载于清代剧作家焦循的著作《剧说》中,焦循则是引用了《桐下听然》的典故:“华学士鸿山,弋舟吴门,见邻舟一人独设一壶,斟以巨觥,斜头向之极骂;既而奋袂举觥,作欲吸之状,辄攒眉置之,狂叫拍案,因中酒欲饮不能故也。鸿山注目良久曰:‘此定名士’。询之,乃唐解元子畏。”故事的起源便是华鸿山乘小船到吴门去游玩,这里的华鸿山也就是后世影视作品中华府太师的原型,华鸿山在游玩的时候看到旁边还停泊着一艘小船,船上的人在船头放了一个酒壶,用一个巨大的酒杯倒酒喝,在喝酒的时候还斜着头骂华学士,时而高高举起酒杯,一幅想要一口饮酒的模样,又因为一口饮不尽,又皱着眉头把巨型酒杯放下,生气地拍着桌子大喊大叫。华鸿山盯着这个莫名其妙的人看了很久之后,判定他一定是一位名士,于是上前询问,果然是闻名江南的唐伯虎。
在最开始就塑造了唐伯虎的狂生形象,在之后的故事中:“喜甚。肃衣冠过竭。子畏斜头相对,谈谑方洽,学士浮白属之,不觉尽一觞,因大笑极欢。日暮,复大醉矣。当谈笑之际,华家小姬,隔帘窥之而笑。子畏作娇女篇贻鸿山,鸿山作中酒歌答之。”华鸿山得知对方是大才子唐伯虎之后,十分高兴,赶紧整理衣冠过去结识,唐伯虎也继续斜着脑袋和他相谈甚欢,两人边喝酒边畅谈一直到日暮西山,恰好此时,华鸿山家里的小丫鬟隔着帘子朝里偷看偷笑,唐伯虎看到之后写了一篇辞赋赠给华鸿山,华鸿山也谢了一首酒歌作为酬谢唱和。到这里,故事就结束了,至于后来的故事演变也有交代:“后人遂有庸书获配秋香之诬。袁中郎为之记,小说传奇,遂成佳话。”是后世之人画蛇添足,将这一则君子相遇的故事增加情节改编成了一则爱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