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琰光:山陕有着数不完的相似和道不尽的亲情

作者:云酒传媒 更新时间:2022-08-16 20:19 阅读:188

11月24日,“行走的汾酒”2018汾酒文化大巡展在西安举行。汾酒集团董事会秘书长张琰光在上午的文化大巡展活动上表示,秦晋之好,亲近之约,在陕西和山西之间,有着数不完的相似,有着道不尽的亲情,汾酒将一如既往,把最高的品质,最美的文化,最多的真诚,毫无保留奉献给陕西消费者。


张琰光:山陕有着数不完的相似和道不尽的亲情


汾酒产自山西杏花村,杏花村的酿酒历史,可追溯至6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这里也是公认的中华酒文明发祥地。生长于此的汾酒,完整传承了中华酒文化血脉,在中国酒文化这部鸿篇巨著中,汾酒始终占据着开篇、引领的重要地位。


根据各种历史文献记载,近千百年来,汾酒将古老的酿酒技艺传遍中华大地,伴随着晋商的脚步,汾酒“行走”到了陕西、贵州、四川等各地,衍生出中国白酒的各大香型流派,而中国酒文化也从杏花村出发,在华夏大地上开枝散叶,兴旺繁荣。


陕西是当年晋商行走的重要一站,晋商与秦商合称“西商”,在常年的合作共事中,建立起深厚的经济和文化联系,如今遍布在全国各地的山陕会馆,就是晋陕两地通商合作的最有力证明。


因为彼此之间这份特殊的感情,晋商拿出家乡的好酒,与陕西亲友分享,而晋商与秦商结伴而行,通商天下,一路上也是喝着山西的好酒,走到哪里就把酒带到哪里,造到哪里。于是,产自山西的汾酒,也成了陕西人最熟悉、最喜爱的酒。喝汾酒的习惯从当年的秦商一直传下来,数百年间,这片醉人清香弥漫在三秦大地,从未散去。


张琰光:山陕有着数不完的相似和道不尽的亲情


张琰光表示,共饮一杯汾酒,共话一段亲情,在山西与陕西之间,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从文学到艺术,从饮食到风俗,两省之间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亲相近。


大家耳熟能详的“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就来自一千一百九十三年前唐代诗人杜牧赞美汾酒的诗篇,杜牧正是陕西西安人。还有白居易、王维、王之涣、柳宗元这些唐代文豪,都来自山西,在大唐国都西安,实现了人生的功成名就。


张琰光:山陕有着数不完的相似和道不尽的亲情


不仅如此,张琰光以“陕西四大怪”为例,指出陕西人和山西人在民风民俗当中也有很多共同点。


第一怪“面条像腰带”。吃面是山西、陕西两省人最大的饮食特点,而比起河南的烩面、甘肃的拉面,陕西和山西的面条都以酸辣口味为主,可以说是面条里的一家子。


第二怪,“锅盔像锅盖”。陕西锅盔很出名,而山西的锅盔也是出了名的好吃,我们两省人又吃到了一起去。


第三怪,“帕帕头上戴”。以前陕西人习惯把白羊肚毛巾戴在头上,山西人也是一样,山西的民歌手阿宝,就是头上戴着白羊肚,唱着黄土高原的民歌,一路走上了星光大道。


第四怪,“唱戏吼起来”。一说起秦腔,人们都说它是吼着唱的,秦腔一是舞台要结实,以免震垮了,二是演员身体要好,以免累病了,三是观众胆子要大,以免吓坏了。我们山西的民歌,也是一样的高亢激扬、粗犷奔放,在黄土高原上要大声吼起来。这种唱腔在山西叫“山曲”,在陕北就叫“信天游”。


张琰光指出,别人眼中陕西的“四大怪”,在山西眼中是最熟悉、最亲切的风俗习惯,陕西和山西本来就是同生共长的一家人,吃一样的饭,唱一样的戏,喝一样的酒,写一样的诗,对生活有着同样的热爱和礼赞。


“从过去、现在,到未来,山西和陕西共饮清香汾酒,共享美好生活,之间的情谊也如美酒,历久弥香,醇厚悠长”,张琰光表示。


微信扫一扫加我

加微信送福利,酱香白酒低价买。茅台镇老牌酒厂直接供货,品质保障,物美价廉,专注高性价比酱香型白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