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看清年份酒的未来,需要对其过去有个大致的了解。客观来说,国内年份酒市场在过去始终处于一个野蛮生长的阶段。
上世纪90年代后期,国内白酒行业进入一轮发展低谷,穷则思变,酒业相关新模式、新概念层出不穷。中国白酒在这轮调整中开始了向高端化进军的脚步,而“年份酒”的出现也正在此一时期。
1996年,安徽某酒企推出一款“十年陈酿”,开年份酒产品之先河。由于当时“年份”概念在消费者中尚未普及,该产品面市后销量不佳,反倒为后来者铺就了锦绣前程。2004年,国内某知名酒企一口气推出了15年、30年、50年、80年的系列年份酒,并辅之以强力宣传,白酒市场为之一振,年份酒自此大放异彩。
值得注意的是,《细则》在关于年份酒审核方面仅提出了要求,但没有更具体的标准和实施方案。
“由于白酒的特殊性,目前对年份酒的鉴定、监管等方面的可行性、可操作性不强,缺乏相应的技术标准和检测工具。”因此,朱伟判断,细则正式实施后,在短时间内,年份酒的市场环境的净化主要还是靠行业、企业自律。
令人欣慰的是,这种情况有所改变,近两年有不少酒厂加入到做真年份酒的阵营中,在基酒的使用、年份比例的标准上逐步规范。
过去十年,茅台高举“酱香教”大旗,以一己之力对抗“浓香教”八大门派(五粮液、洋河、泸州老窖、汾酒、郎酒、古井贡酒、牛栏山酒、剑南春酒)。在这十年中,茅台趁八大门派内部乱斗,争当“大浓香教”武林盟主的机会,在全国各地广设分舵,攻城掠地。
在整个白酒行业逐渐进入了年份就是身份、品质象征的状态之后。年份酒的巨大红利,导致了白酒年份酒市场的不平衡,这片市场急需标准规范化的管理,《白酒年份酒》团体标准的发布,年份酒产品的真实年份化,可以说是众望所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