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昨晚尝了尝听花酒,就是价格从2766元直接涨到5860元,据说有神仙托梦的酒。
这次喝的是52度浓香款,口感平平无奇,就是一个中高端多粮浓香的酒体。
它的香气中规中矩,窖香与粮曲香还不错,酒体入口对舌面刺激感很强,可以明显感受到粮香、曲香和一丝醇厚感,酒体比较甜润,下咽稍烈但不刺喉,回甘尚可,余味爽净,后味偏短。
所谓香高一寸、味厚三尺,没什么感觉。如果硬说与其它多粮浓香有什么不同,它的生津感确实比较明显。
这种原理,类似于大蒜或辣椒对口腔的刺激,只要味道足够重,绝对满口哈喇子。
不得不说,听花酒确实有个类拔萃的地方,它的酒花破碎时的声音很清脆。
把酒倒入小瓶晃一晃,噼里啪啦的声音不绝于耳。
仔细一听,像是人民币扔进了碎纸机。
此酒果然实至名归,只有认真听过、仔细品过才明白,它为什么会取这么个名字。
原来它的优势并不在于酒的味道,而是听酒花的声音,故名曰:“听花酒”。
花5860,就是为了听个响。
唉!有钱人的生活,真是枯燥且乏味......
2
最近声响比较大的,还有茅台酒,它把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给搞丢了,主要原因是科研经费支出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过低。
这件事儿,真不怨茅台。
毕竟人家是传统行业,像什么辣椒水兑酒精、复兴铲之类的高科技研究项目,对它影响并不大。
最重要的还是传承古法,像什么少女踩曲之类的,那才是核心科技。
同样是脚,踩在酒曲上,就是传统工艺代表。踩在酸菜上,就是垃圾产品代名词。同样是脚,差距真不小。
话又说回来,茅台从汉武帝的甘美之,到如今的白酒大王,科技不科技的,重要吗?
要说不重要吧,科学技术还是有点用的。但是对于酒企来说,尤其对于茅台来说,如果按销售收入的百分比去投入,那就统统不重要了。
有这闲钱,还不如多编几个动人的故事,多找些媒体吹吹水,这样带来的收益更划算。
说到编故事,现在越来越容易,以前说说宫廷御酒,吹吹历史文献,弄到双沟醉猿就算到头了。
故事简洁而又淳朴,最多从人讲到类人猿。别管怎么兜兜转转,都还在凡间,多少带点烟火气儿。
万万没想到,听花酒把故事编到了神仙头上,这天马行空的想象力,非常值得其它酒企认真学习一番。
与这相比,那些茅台酒前身,茅台酒创始人及其子子孙孙的故事,简直low爆了。
3
酒企编故事,内容倒在其次,关键要有头有尾能自圆其说。
最近潭酒惹上点非议,户外广告说自己为“八大名酒”供应基酒。
消息一出,难免有人会问,这八大名酒是老八大?还是新八大?还是说所谓的“八大名酒”是潭酒给封的?一切都说不清道不明也猜不透,酒厂始终都没回应。
这几年酱香热,各大品牌价格飞涨,潭酒凭借不错的性价比,收获了很多其它品牌溢出的消费者。
以前名不见经传的潭酒,凭借很早就吹嘘的酱香基酒大王称号,再加上最近两年独树一帜的基酒年份配比标识,过的顺风顺水。
它的经销商队伍迅速扩张,出货量也突飞猛进。面对大好形式,潭酒同样祭出杀手锏:涨价,而且是全系列普涨。
以前,各大酒企涨价的方式大同小异,常见的是发个红头文件,比如泸州老窖、国台、剑南春等等;有的不声不响默默涨,比如汾酒。
像潭酒这样载歌载舞,到处宣传,生怕别人不知道的,还是头一个。
不知道是想学茅台变金融产品,还是想学李渡涨的飞快,它不停向大众传播升值预期。
看看目前现状,它似乎哪个目标都没达成,反而被很多经销商和消费者嫌弃。
如今潭酒大部分产品已涨价,只有潭酒1935这个低端产品是个例外。自从上市之后,它不仅没涨,反而比高峰还降了点。
好在潭酒动作够快,已经发红头文件宣布停产,堵死了消费者最后一个低端入门选择。
潭酒这个备选品牌,为了涨价也很拼。
4
这是疫情爆发后的第三个年头,也是酒价上涨最为疯狂的三年,尤其以酱香型为首的几个品牌,好像价格不翻倍都对不起这个香型似的。
以前某个品牌涨价,还可以找个备选,备选涨价,大不了降降级。现在倒好,连白牛二都要涨价了。
就在前两天,牛栏山宣布了涨价消息。绝对价格涨的并不多,只有3~15块,但相对百分比却很惊人。
这几年,无论头部一线品牌,还是四五六线不知名品牌。无论售价是成千上万的高端,还是十来块的低端,价格终于涨了一个遍。
白酒涨价潮,终于从高端蔓延到最低端,这次真是涨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