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对几个葡萄酒进出口国的政策放权,导致一部分唱衰中国本土品牌葡萄酒的声音出现。然而市场的反馈,却令人欣喜,中国葡萄酒行业的产量数据正在逐年攀升,而国产葡萄酒的口碑也在增长。放弃把进口葡萄酒视作威胁的狭隘观点,国产葡萄酒正稳步增长。
中国葡萄酒目前仅300亿左右的市场总量,相对于白酒数千亿市场来说虽说还只是“小兄弟”,但是随着消费习惯的改变,加之葡萄酒知识的普及以及新媒体的推波助澜,葡萄酒未来3到5年必将会高速增长,甚至会出现暴发性增长,而在这其中,中国本土生产的葡萄酒将会随之攀升一个新高度。
然而,明天的成功需要今天的积累,面对现实,我们理应心怀光明对这个行业有着正确且全面的认识。相对于中国白酒文化历经几千年传承,源源不断,底蕴深厚,支撑其品牌的高附加值。对于现代意义上的葡萄酒在中国真正发展也才30余年,尽管这些年来业界有人在谈中国西部也有几千载的葡萄酒史,但那终归也只是在业界谈谈而已,历史的断档是无法去修复的。相比欧洲几千年葡萄酒发展史,我们的葡萄酒明显存在文化底蕴上的不足,正是因为这一重要原因影响了国产葡萄酒品牌附加值的提升,这一点是中国葡萄酒最难以突破的一关。
但是可喜的是,我们从大数据上看到,中国葡萄酒正在逐年攀升的数字变化。全球葡萄酒权威数据机构据OIV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葡萄酒产量112万千升,在世界仅次于113万千升的南非,排名第九,占世界总产量的4%。机构分析认为,中国葡萄酒的整体质量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
截止2015年底,中国共有13个葡萄酒生产大区,规模以上葡萄酒生产企业756个,其中山东221家,宁夏产区130家,新疆和东北产区分别为95和91家。13个产区共种植大约260多万亩酿酒葡萄,种植面积最大的产区是新疆、山东、宁夏和甘肃产区。这些区域的分部,也标志着中国葡萄酒发展的多样性与潜力性。
知名品牌需打情感牌
都说外来的和尚会念经,我们不可否认,中国葡萄酒目前的发展多少有些被胁迫的味道,但是中国葡萄酒企业在国际上屡获大奖的势头,也重拾了中国消费者对本土品牌的信任。同时,随着外来葡萄酒的冲击,本土品牌在学习中成长,在市场需求中成长,在与对手竞争中成长……很大程度上快速转变了本土企业自身的认知。除此之外,与外来酒不同,中国本土葡萄酒的最大优势就是本土的情感牌,但如何为自己的情感牌增加分量呢?中国葡萄酒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葡萄酒生产企业,特别是中小葡萄酒企业,了解消费者需求,根据市场走向,对自身进行定位,至关重要。相比多年前,中国消费者给什么喝什么的时代不同,主导回归的他们对选择有着不同的标准。调查数据表明,消费者购买葡萄酒产品最关注的因素时,产品的口感排在第一位,占消费者选择比率的65.3%,明显高于其它关注因素。葡萄酒产品的价格、产地、年份和瓶型4个因素的选择比率差异不大,分别占25.3%、25.3%、24.7%和24.0%。往下依次是品牌占消费者选择比率的20.8%;度数占17.3%;品种占13.3%。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口感是消费者购买葡萄酒产品最关注的因素。
同一品种、档次的葡萄酒产品同质化现象正在上升,仅仅凭借葡萄酒的产地、工艺、存储和产品品质的差异很难形成真正长久的竞争优势。只有通过精准的品牌定位,情感化的品牌诉求和传播,才能够将品牌深深扎根到消费者的心智中去,与竞争品牌形成有效的区隔。通过专业的消费者需求市场调研,进一步深入了解消费者对葡萄酒产品的消费需求,消费心理、消费习惯和购买动机,才能找到品牌与消费者进行情感沟通的核心卖点。所以要想在葡萄酒市场赢得消费者的心智,葡萄酒品牌需要进入情感化营销时代。(本文选自《中国酒业》杂志2016年第04期)
王莹,《中国酒业》杂志资深记者,酒业媒体人。从事酒类、食品快销新闻报导及出版工作多年,品牌、进口酒专栏主笔。
精彩内容推荐
点击查看
免责声明:本公众平台转载自其它媒体或个人的文章,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我们将力所能及地注明初始来源和原创作者,如果文章作者认为本公众平台某部分内容有侵权嫌疑,敬请在5个工作日内以书面形式通知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