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很多网友认为目前国内高端酒,如山东的景芝、国井、古贝春等,河南的仰韶、宋河、赊店等,这些酒的价格媲美大牌中高端酒,没有性价比,并质疑:他们能否与名酒企业叫板?
我觉得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
想必很多酒友心里都有这样的怀疑,觉得不是名酒企业生产的酒比不上名酒企业的,那么,非名酒企业酿的酒真的比不上名酒企业?
我们先来盘点一下这五次全国评酒会的得失。
自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内共举办过五次国家级的名酒评选活动。
第一届(北京),1952年,“四大名酒”出台。第一届,共评出八种国家级名酒:其中白酒四种,黄酒一种,葡萄酒三种。茅台(55°)、汾酒(65°)、泸州大曲酒(65°)、西凤酒(65°),四款产品折桂,成为中国“四大名酒”。
第一届的全国名酒评酒会,实际上算不上全国意义上的评酒会。第一届全国评酒会收集的酒样(含黄酒、果酒和葡萄酒),总共103种,因为准备工作和条件较差,很多酒企,因为各种原因,并没有参加第一届的全国评酒会。但评选出的四大名酒对我国推动生产和提高产品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并给以后的评酒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开创了我国酒类评比历史的新篇章,为我国酒类评比写下极为珍贵的一页。
第二届(北京),1963年,“老八大”成功卫冕。第二届,共评出国家级名酒十八种:其中白酒八种(八大名酒),黄酒二种,啤酒一种,葡萄酒六种,露酒一种。五粮液(60°)、古井贡酒(65°)、泸州老窖特曲(60°)、全兴大曲酒(59°)、茅台酒(55°)、西凤酒(65°)、汾酒(65°)、董酒(60°),八款产品,成为“八大名酒”,也是目前俗称的“老八大名酒”。
1952年的全国评酒会,在全国引起极大震动,促进了酒类市场销售的大步提高。不但在酒类企业中树立了榜样,也在各行各业掀起了生产新高潮,全国各地涌现出众多品质优良、风格各异的酒类产品。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参加了第二届评酒会。
第一届和第二届的全国评酒会,评选名酒的方法是“评议”,从第三届开始,按照“色、香、味、格”四个标准评选酒样,掀开了白酒“品评”的序章,并延续至今。
第三届全国名酒评酒会上将白酒风格划分为“浓、清、酱”三大香型,这一届的全国名酒评酒会,也被认为是最权威、最专业的一届名酒评酒会。
第三届(大连),1979年,“新八大”取代“老八大”,第三届,共评出白酒八种,黄酒二种,啤酒一种,葡萄酒和果露酒七种。茅台酒(55°),汾酒(60°),五粮液(60°),剑南春(50°、52°、60°),古井贡酒(53°),洋河大曲酒(55°、62°、64°),董酒(60°),泸州老窖特曲酒(60°),现在称“新八大名酒”。
从第三次全国评酒会以后,中国白酒有了香型之分。西凤酒和全兴大曲,在上报香型的时候,上报成“清香型”,结果双双名落孙山,与“新八大”名酒,失之交臂。而董酒则以“其它香型”入选,“其它”到底是什么,很难说清楚。
第四届(连云港、太原、青岛),1983年、1984年、1985年,“十三大名酒”出炉。第四届全国评酒会分成了三部分,1983年评选的黄酒和葡萄酒,1984年评选的白酒,1985年评选的啤酒、果露酒和配制酒。
白酒也改成了金质奖和银质奖。飞天牌茅台酒,古井亭牌长城牌汾酒,交杯牌五粮液牌五粮液,羊禾牌洋河大曲,剑南春牌剑南春,古井牌古井贡酒,董牌董酒,西凤牌西凤酒,泸州牌泸州老窖特曲,双沟牌双沟大曲,黄鹤楼牌特制黄鹤楼酒,郎泉牌郎酒,全兴牌全兴大曲。
第五届(合肥),1989年,“十七大名酒”之后再无名酒。第五届,共评出金质奖17枚,银质奖53枚。
飞天牌、红星牌茅台酒(大曲酱香53°),古亭牌、汾字牌、长城牌汾酒(大曲清香65°、53°),五粮液牌五粮液(大曲浓香60°、52°、39°),洋河牌洋河大曲(大曲浓香55°、48°、39°),剑南春牌剑南春(大曲浓香60°、48°、38°),古井牌古井贡酒(大曲浓香60°、55°、38°),董牌董酒(小曲其它香58°)、飞天牌董醇(小曲其它香38°),西凤牌西凤酒(大曲其它香65°、55°、39°),泸州牌泸州老窖特曲(大曲浓香60°、52°、38°),全兴牌全兴大曲(大曲浓香60°、52°、38°),双沟牌双沟特曲(大曲浓香53°、46°)、双沟特液(大曲浓香39°),黄鹤楼牌特质黄鹤楼酒(大曲清香62°、54°、39°),郎泉牌郎酒(大曲酱香53°、39°),武陵牌武陵酒(大曲酱香53°、39°),宝丰牌宝丰酒(大曲清香63°、54°),宋河牌宋河粮液(大曲浓香54°、38°),沱牌沱牌曲酒(大曲浓香54°、38°)。
自此以后,我国再没有举办全国名酒评酒会,各种原因,五味杂陈。
名酒,成为众多酒企心中“永远”的痛
1989年,第五届全国评酒会至今,长达30多年了,中国再也没有举办过任何形式的全国名酒评酒会了。而米香型白酒,作为中国白酒十二香型之一,却没有任何一个品牌甚至产品跻身中国名酒之列,但却成为中国十二大香型之一,不得不说是米香型的悲哀。
现在的大型酒企为了产量,采用机械化生产无可厚非,但在很多工序上的偷工减料,也为品质下降埋下了隐患。诸如窖池越来越大、原窖泥越来越少,自然摊晾改为风扇急剧降温、冷却,原粮购买国外高粱等等,完全破坏了酒粮中微生物的活动,甚至根本不在具备传统中国酒类原著微生物种群,导致酒质下降,失去了名酒风范。
中国很多“非名酒”企业,更加关注企业发展,更加追求品质卓越,重视生产中的每一个细节。
当然,如茅台、五粮液、汾酒这样的名酒企业也都在不断关注品质,在品质保障下,探求产量最大化,但好产品,产量实在有限,无论是大酒企还是小酒企,都是一样的。中国白酒酿造,是五谷原粮的极致体现。酿酒本身就是一种传统工艺,如果非要用科学指标来严格约束他们,中国白酒也就失去了传统。
当下的中国白酒市场,依然还是茅、五、洋、泸、古、汾等名酒的天下,纵然其他企业拿命去搏,依然很难撼动老名酒的地位。曾经的老名酒全兴大曲、西凤酒、武陵酒、黄鹤楼、宝丰、宋河,都已经很难在外省市场见到,即使有,与其他名酒相比,也是不可同日而语。
时光冉冉,如今的90后、00后,正在逐渐成为社会主流,消费个性化、小众化越来越成为主流,人们对健康生活的品质追求越来越重视。
酒是越喝越少,价格是越来越高。面对越来越“飞天”的名酒价格,很多喜爱“喝两盅”的消费者感慨“好酒是越来越喝不起了。”名酒价格越涨越高,“非名酒”价高,消费者看不上,价低,又说酒不好,“名酒”桂冠,成为“非名酒”企业永远过不去的坎。
是时候重启全国名酒评酒会了,希望中国酒类主管单位、行业协会、酒界专家们共同关注,给更多的中国酒类生产企业一个期盼,无论好与坏,至少还有一个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