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酒文化的起源来看,西方酒神狄奥尼索斯表现出的与日神完全相反的精神,在西方文化体系中,日神精神代表着光明、伟大、清醒的理性精神。酒神象征着黑暗、忧郁、愤怒、解放和自由的悲剧精神。若是缩小东西方文化对比,儒家入世,进取谨慎代表东方的日神精神,道家守女,退让,洒脱,放纵是东方酒神精神的特点。
中西酒文化之异同
从酒与民众精神连接上讲,中国的酒文化归宗于“天人合一”。“天”在中国古代意指“上天”、“神明”,更是生态自然的化身。所以中国的山水画,人多是众山之中的几个“小不点儿”,所谓“人如豆”;而西方油画的表现手法则完全相反,人在前成为主体,山在后,只是点缀。这是东西方文化旨趣的根本不同点。中国人是龙的传人,中国文化以两河流域的土地文化和农耕文明为根,认为人在自然中可嬉、可游、可玩、可赏、可饮、可卧;西方大体上属游牧民族,征服意识强,认为自然是人类的敌人,人类必须征服自然。然而,“天人合一”在饮酒之后能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酒是“天”和“人”冷静地对立着的重要元素。
从饮酒风格上看,中国人饮酒在一个“豪”字,西方饮酒在一个“品”字。中国的文化以酒为触媒。换言之,酒在中国文化中是一个和谐因子,是融洽氛围的催化剂,重视的是“仁者爱人”的二人关系。在这种文化体系中,但酒本身是否昂贵并不特别重要,正如“宝剑赠英雄,红粉送佳人”,不在乎赠品贵重与否,关键是“礼轻情意重”。两个老朋友见面,主人拿出一瓶“茅台”,说明两人关系的“厚重”;但拿出“二锅头”也没有关系,“只要感情有,什么都是酒”。而且,中国人喝酒讲究一个“豪”字,一饮而尽,尽情而豪爽。这种“豪爽”不在于饮酒本身,而在于情感沟通与表达的酣畅程度。
而西方文化以骑士文化为主,对物质的尊重表现得很“绅士”,对酒更多是一种珍视,慢慢品味,细细斟酌,这种珍视源于物质基础最初的相对匮乏。
中国是经济繁荣较早的国度。1820年以前,中国地大物博、物产丰富、人口较少,得益于大陆文明和农耕文明优势,酒的生产比较发达;而西方的骑士,只有攻陷一座城市才能拿到一窖好酒,然后大家均分出来慢慢品尝,这种饮酒风格一直延续到现代社会。
反映到文学作品上,中国的豪饮是一种人性的释放、友情的宣泄譬如李白“斗酒诗百篇”、《水浒》里“三碗不过岗”等,俯拾皆是;而在希腊经典文学作品中,这样的描述则不多见,尽管《荷马史诗》中也有饮酒和酒后醉态的描述,但是并不普遍。
此外,中西酒文化的差异也与人际交往有关。中国人际交往以男性权力为中心,主要是男性之间的“博弈”;但在西方人际交往中,重男轻女,尊重和保护女性的行为,如绅士或骑士引导女性、开门、优先考虑女性等,备受推崇。这体现在酒文化上与“女性化”的东方文化相比,强势而有野心的西方骑士文化更强调温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