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6日,国家发改委官网公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显示,“白酒生产线”从“限制类”条目中删除,一解困扰行业14年发展的“紧箍咒”。
2005年,国家发改委公布《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首次把“白酒生产线”列入“限制类”目录。自此,白酒产业被“禁止新建扩建和需要督促改造的生产能力、工艺技术、装备及产品”。白酒之所以成为限制类产业,一方面与当时装备技术落后有关,另一方面酒企属于耗粮大户,出于粮食储备的考虑。现在技术和粮食储备都不再是问题,此时政策放开,一方面对于能够有效促进白酒企业做大做强,并对优势产区起到提振作用。另外,随着白酒行业的良性发展,资本对于酒业关注度提高,以往兼容并购标的只能是现有酒企,放宽政策后,生产许可证不再是谈判砝码,有利于降低资本进入门槛和推动行业洗牌。
1、生产许可证不再是抢手资源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白酒生产许可证通过企业重组并购转让,动辄几十万元,在茅台镇的白酒生产许可证过百万,甚至五六百万元的都有。据统计茅台镇有2800多家酱酒企业,但是有生产许可证的只有不到500家,一度很多酒厂为了有生产资质,不管挂靠的企业实力如何,只要有生产许可证就想办法挂靠生产。随着2020年1月1日的到来,白酒从生产线限制性条目里删除,虽然可能有新版白酒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出台,但是由于不再是限制性产业,白酒生产许可证也就不再是抢手资源了,不会再有话五六百万去买一个生产许可证的现象了。
2、强者恒强大浪淘沙
白酒产业发展至今,其充分市场竞争、内外部环境和消费者需求,已发生根本性变化。原来主要以生产准入机制提升产业门槛,但随着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又没有退出机制,导致落后产能淘汰遇阻。过去的白酒限制类政策,在限劣的同时也限了优,限小的同时也限了大。比如某些名酒产区想要扩大规模,或者名酒企业想去异地发展,过去都被限制。如今,随时退出、随时准入,符合白酒产业充分市场化竞争格局。此次产业政策放开,完全会使得茅台、郎酒、习酒、国台、金沙等企业能够扩产促销,进一步壮大企业。而以前靠着有生产许可证,而坐价待沽不重视生产质量和营销渠道的一些小酒厂,则会被大浪淘沙优胜劣汰,消失在强大的竞争浪潮中。
3、资本进入并购力度会加大
从1999年天士力控股集团收购了一家茅台镇老字号酒厂,国台酒业就此诞生。20年来,天士力累计投资数额达到了30亿元。除了资金外,天士力早在2002年就在主板成功上市,在资本运作方面也可为国台酒业上市提供成熟的经验参考。2007年湖北宜化集团并购了贵州金沙酒厂,通过十多年运作,也打造成了年产酱酒1.9万吨的大型企业。之后洋河并购贵州贵酒、劲酒收购贵州台轩酒业、仰韶与茅合酒业合作推出“陶酱坊”品牌,这一系列动作都表明酱香型白酒的资本进入越来越活跃,包括2018年1月,海银集团收购贵州仁怀市酒坊酒业有限公司,后成立贵州贵酿酒业有限公司,2019年11月15日,海银系屡次更名的ST岩石再度上演改名戏码。公司公告显示,公司董事会已通过相关决议,计划将公司名称由“上海岩石企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上海贵酒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同步更改,但公司简称以及股票代码均保持不变。
产业政策限制取消,资本进入酱香白酒产业的欲望会更加强烈,因为酱香白酒的高利润属性,类金融属性,健康品质属性,更有茅台引领的情况,这一切将会使得中国酱酒成为资本的宠儿。
4、加速酱酒产业壮大
酱酒产业,已经走到了中国白酒热点风口。2010年,中国酒业正值“黄金十年”的巅峰时期,彼时,酱酒所贡献的净利润仅占全行业的12%,吨酒价格上,酱酒是全行业平均吨价的6.5倍。2018年,更像是酱酒“新黄金十年”的起点,这一年,酱酒所贡献的净利润占到了全行业的35%之多,吨酒价格也提升到了全行业平均吨价的12倍。另一组数据也表明,酱酒热是市场热。2013年,作为酱酒和茅台的大本营,贵州市场的酱酒消费占比也仅为9.7%,而这已是全国酱酒消费占比最高的一个市场。根据数据显示,2018年,贵州市场的酱酒消费占比已超90%,而在其他市场,北京、河南、广东、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西等酱酒消费占比正在向20%靠近。一方面酱酒大势已经来到,另一方面产业限制取消,资本进入欲望更加强烈,强者恒强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以茅台为引领的酱酒产业,会在此轮新的黄金十年大势下,加速壮大。
【作者简介】邹江鹏,1981年生,《酱香型白酒技术标准体系》主要制定者之一,中国四川大学工学博士,法国南特大学理学博士,泸州老窖集团与江南大学博士后,中国酒业协会白酒分会技术委员会委员,高级工程师,国家一级品酒师,重庆市酒类管理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贵州省评酒委员,贵州大学、湖南农业大学、四川轻化工大学客座教授,青年白酒专家学者。历任贵州金沙酒业总工,贵州国台酒业副总经理,重庆诗仙太白酒业总经理,泸州老窖集团首席技术营销官、集团副总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