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童言无忌,酒言亦无忌。那若是孩童的醉言呢?古人不仅曾做此想,而且还常行此事。当然,需要强调的是这种情况大多发生在唐宋之前,因为那时民间饮酒还是以度数极低的米酒为主,记载于史册中的故事中也是以米酒为配角的。
酒后之言无忌,是因为在醉酒状态下,人们的认知力和判断力会发生紊乱,醉酒之言无论是如何的信誓旦旦,在醒酒之后大概率也会被饮酒之人本人否定或推翻。而孩童之言无忌,一方面是因为孩童顽劣,其言不足为信,另一方面是孩童对于世事的认知并不完整,所以他们的言行多有偏颇。这样看来,童言和酒言其实是有相通之处的。不过,二者虽然都有其不可信,但也正因此而在某些时刻别有一番奇趣。
醉酒童言,最为奇巧有趣。今天要讲的这一则故事还是发生在我们之前已经说过很多次的魏晋名士钟会身上。“偷酒不拜”的钟会自小便有神童之名,在年岁稍微长大一点的时候,仍然是贪酒、机灵。《世说新语·排调第二十五》中记载了一则有趣的故事:“晋文帝与二陈同车共饮,过唤钟会同载,即驶车委去。比出,已远。既至,因嘲之曰:‘与人期行,何以迟迟?望卿遥遥不至。’会答曰:‘矫然懿实,何必同群?’帝复问会:‘皋繇何如人?’答曰:‘上不及尧、舜,下不逮周、孔,亦一时之懿士。’
这段短短的对话里藏着很多奇巧的东西。晋文帝和陈赛、陈泰一起乘车,当车子经过钟会家时,招呼钟会一同乘车,还没等他出来,就丢下他驾车离开了。等他出来,车子已经走远了。他赶到以后,晋文帝借机嘲笑他说:“和别人约定时间一起走,你为什么迟迟不出来?大家盼着你,你却遥遥无期。”钟会回答说:“懿德、实才矫然出众的人,为什么一走要和大家合群!”文帝又问钟会:“皋繇是怎样一个人?”钟会回答说:“比上不如尧舜,比下不如周公和孔子,但也是当时的懿德之士。”有趣之处在于对话中的“矫然懿实”“皋繇”“一时之懿士”中包含了陈骞之父陈矫、司马昭之父司马懿、陈泰之父陈群和钟会之父钟繇的名字。在古代,直呼对方父亲名讳是很无礼的,几个孩童在微醉之中的对话包藏有极高的智慧,可谓有趣。
童言无忌,酒言无忌。但还是要再次提醒,饮酒虽无忌,饮者心中还是要给自己设置一把锁,既是保护自己,也是保护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