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大家酒评内容中心
从古至今喝酒就不是一件俗气的事情,在红楼梦中妙玉对于茶具的讲究叫人印象深刻,作为中国另一大名饮品的酒,对于酒具的讲究相较于茶来说也丝毫不逊色,据史料考究,中国的酒文化可以追溯到三千年以前。在这数千年的时光中,衍生出了各式各样的酒具。
九龙玉杯
当年从景陵盗走的珍宝很多,其中最著名的要数康熙帝的殉品“九龙玉杯”了。传说康熙年间,杨香武曾3盗九龙玉杯而未果。康熙帝死后,将这件名贵的酒杯带入棺中。这件珍品后来落入当地一名盗墓者手中,经多方努力工作,这名盗墓者交出了九龙玉杯。
乃稀世珍宝,由白玉做成,长为6公分,宽为4公分,高为3公分,属长方形,四角各有商龙戏珠,把手也是一条龙,共有九条龙,故称之为“九龙玉杯”。
这件雕琢精细的九龙杯,如果内盛满玉酒,立即可见有九条翻腾之蛟龙,其实是因为白玉是半透明之状而显现,使九条龙活灵活现。
鹦鹉杯
明代曹昭《格古要论》记载:"鹦鹉杯即海螺盏,出广海,土人琢磨,或用银或用金镶足。"这种鹦鹉螺可以不加雕琢,直接用于饮酒。用如此纯天然的酒杯喝酒,肯定会有一种回归自然的感觉。
宋诗词中常提到鹦鹉杯。唐骆宾王《荡子从军赋》:"凤凰楼上罢吹箫,鹦鹉杯中休劝酒。"李白《襄阳歌》诗:" 鸬鹚杓,鹦鹉杯,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卢照邻《长安古意》诗:"汉代金吾千骑来,翡翠屠苏鹦鹉杯。"陆放翁诗:"葡萄锦覆桐孙古,鹦鹉螺斟玉薤香。"看来,鹦鹉杯在唐宋时期还颇得嗜酒者的喜爱。
亚洲犀牛角雕葡萄纹没奈何杯
没奈何是酒杯的一种形式,利用犀角前部尖端制成,底部尖而不能放下,酒入杯中只能一饮而尽,故谓之“没奈何”。
该杯用亚洲犀角雕成。亚洲犀角的纤维相对比较粗,表皮和内肉的纤维与甘蔗的线条状纤维相似,角的基底或横切面亦类似甘蔗的断口。有无数的粗点粒,俗称"鱼子纹",古称"粟纹"。角质较柔韧,有较浓的腥臭犀角味。亚洲犀鼻上只长一独角,最长也仅三十余厘米产于印度;产于泰国、缅甸、越南一带的犀角长度次之;
产于印尼、婆罗洲的犀角长度最短。亚洲犀角杯之珍贵除了原料稀少外,还因为原料中含指甲质及碳酸钙、磷酸钙等成份,可以解人脏毒、尿毒、暑毒、大热症等,更能强心定惊,将水或酒置于杯中,杯子会分解出犀角的有效成份,饮用后能强壮身体。
该杯色棕褐,细润莹泽有柔和感,采用镂雕和浮雕相结合的技法。葡萄叶相叠成椭圆形的葵花式口,杯身饰有葡萄、石榴、桃子、枇杷等,硕果累累,须藤萦绕,枝繁叶茂,生气勃勃。杯下部的握柄由葡萄珠组成,寓意"多子多寿"。
觥
觥(gong):酒器,盖作兽头形。《诗经"周南"卷耳》:“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觥是古代汉族盛酒器。流行于商晚期至西周早期。椭圆形或方形器身,圈足或四足。带盖,盖做成有角的兽头或长鼻上卷的象头状。
有的觥全器做成动物状,头、背为盖,身为腹,四腿做足。且觥的装饰纹样同牺尊、鸟兽形卣相似,因此有人将其误以为兽形尊。然觥与兽形尊不同,觥盖做成兽首连接兽背脊的形状,觥的流部为兽形的颈部,可用作倾酒。
酒杯和酒筹。酒筹用以计算饮酒的数量。欧阳修《醉翁亭记》中:“射者中,羿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是指酒器和酒令筹。解释:酒杯和酒筹。酒筹是用以计算饮酒的数量。
琥珀荷叶杯
这款琥珀荷叶杯可谓是当世之珍品因为其打造的原材料琥珀本来非常稀少,能打造成酒杯的原料就更加稀少,所以它为古代名酒器之TOP1。
此杯1974年于江苏省江宁沐睿墓出土,杯身为卷拢荷叶形,周围为浮雕或透雕错落有致的荷茎和水草,在其一侧圆雕渔翁作荷叶杯之把手。渔翁上身袒露于外,腰间挎一渔篓,右手抓杯口,左手握鱼,面露喜悦之色。犹如江中渔翁辛苦一天,满载而归,望着篓中之鱼,仿佛看到了杯中酒绿,好不开怀!
荷叶杯出现较早,唐诗宋词中屡有吟及荷叶杯者,如"茶烹松火红,酒吸荷杯绿"、"疏孛柳花碗,寂寥荷叶杯"、"酒盏旋将荷叶当,莲舟荡,时时盏里生红浪,花气酒香清厮酿……"等等。在出土文物中,也已发现许多荷叶形酒杯,唐宋时期多为金、银、玉、瓷器等质料制作的荷叶杯,明清时期则用犀角和琥珀等来制作荷叶杯,更显出对用荷叶杯饮酒这种习俗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