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普及“香”的概念。1965年以前,中国的白酒分为两类。随着酿酒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各自产品的定型化,国家有关部门开始研究不同种类的名酒,以便于研究和分类管理,并发现各自的特点。在此基础上,确定了每种白酒的风味类型。比如我们常见的浓香型、清香型、茅台白酒都是这样的。
由于中国人对酒的热爱,白酒创新的乐趣一直不曾中断,只要不在饥荒年代,新酒就屡有创新,比如江西创造的“四特酒”,后来也得到了国家标准部门的认可,其特的香型被命名为“特香型”——所以,特香型白酒不是指“特别香”,而是指以“四特酒”为代表的,符合相关感官风格及理化指标要求白酒的统称。
那品鉴特香型白酒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呢?以手头上这瓶52度“鹿江牌”特香型原浆酒为例。倒酒入杯时酒花丰富细腻,挂杯也不错,酒香放香很足,但并不暴烈,再次闻香则细腻优雅,带有明显的酱香、浓香和清香的复合香气,而且各种香气搭配非常协调,单一香气并不显得突兀。入口后具有浓香酒的绵甜爽净,香气瞬间弥散整个口腔,仔细咂摸隐约还有芝麻香的感觉。
评价一款酒的好坏优劣,不能只看某个单一的指标,要从香气的浓淡、层次、变化、持续性以及酒体的丰满、协调程度等多个角度综合判断。这款“鹿江”原浆酒,就是一款非常典型的特香型白酒。
如果说大家感觉小编的上述感官描述过于抽象,那么有兴趣的酒友就可以买一瓶特定香型的典型代表品牌,喝酒的时候相互对照,比较不同。不过购买时还是要看清其执行的是那个香型的标准,因为目前有的酒厂会出好几个香型的酒,特香型白酒的标准是GB/T20823-2007。
中国白酒香型可谓丰富多彩,除了国家认可的十二种香型之外,很多企业也在推广自己命名的香型,比如河南仰韶的“陶香型”、安徽明光的“明绿香型”等。在被国家认可的香型标准中,仔细翻看一下参与标准制定的企业,你就会发现,某个香型标准的制定,往往是由做得最好的一个或几个企业参与制定的。比如刚刚谈到的“特香型”,就是参考“四特酒”的名字命名的。
由于白酒的复杂性,香型的划分也仅是一个参考,并不能以此判定酒的高低优劣。如果想明确区分出不同香型,还需要多喝,见多识广,自然就分出来了,如果只是看那些书面标准的标准酒评的描述,看了等于白看。毕竟品酒师那么细腻的技术,是需要专业的训练和不断的练习的。
此外,小编认为香型是以历史产物,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促进了中国白酒产业的发展,但现阶段,香型的划分在某种程度上已经限制了白酒的创新和发展,因此不少人认为应该“淡化香型”或“香型融合”。
酒是一种易上瘾的风味酒精饮料,应该退还给消费者。无论是酱香还是浓香,只要被消费者接受,消费者就不必像它一样太在意口味类型。特香型白酒是指“特别香”的酒很香吗?本文就介绍到这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