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白酒和新工艺白酒(液态发酵、食用酒精勾兑酒)不同的是,白酒的发酵不是简单的发酵产生酒精,也不只是淀粉和糖化剂、酵母的简单作用。而是需要:大曲,大曲的作用不只是简单的糖化发酵剂,而是:糖化发酵生香剂。
最简单的液态法,谷物粉碎+水+糖化酶+酵母搞定。这也是你们要的“纯粮酒”。而传统白酒的发酵需要大曲、原料、辅料(谷壳等)。
大曲成分:微生物——菌系(细菌、霉菌、酵母菌和放线菌)、生物酶——酶系、氨基酸——物系。微生物是主要的动力来源,或产生、或转化、或消耗、或合成其他各种物质。
白酒已发现含有1400多种微量成分,季老先生说1000多种“元素”就是想说这个意思,并不是指的元素周期表的元素。目前已经发现白酒中有90多种香味化合物。
下面简单地讲讲白酒发酵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主发酵期
固态发酵是边糖化边发酵,此时最先开始作用的是需要氧气的霉菌,对淀粉进行糖化。虽然窖池堆积并密封,但此时辅料(谷壳)就有作用了,它能让酒醅蓬松含有氧气,同时也有调节温度作用,所以配料比例对于不同风格白酒也是很重要的。
霉菌消耗氧气产生“淀粉酶”,大曲含有很多种霉菌,不仅分解淀粉产生糖,还能生成多种其他有机物。还能产生二氧化碳和热量。
温度升高时酵母菌也开始大量繁殖,最后消耗完窖池的氧气。没有了氧气,霉菌就开始消亡。而酵母在无氧状态下分泌“酒化酶”,开始将糖分转化为酒精。
简单来说,霉菌糖化淀粉,酵母菌发酵产生酒精。一般这个过程最多20天就能完成了。那么白酒发酵就可以了?远远没有!
第二阶段:生酸期
产生酒精后,霉菌和酵母的使命完成。此时“酿酒”的工作完成了,但对于白酒来说,现在只是没有灵魂的白酒。白酒的风味物质还没有开始产生呢!
此时,细菌开始登台表演了。其实细菌也在前面可以参与糖化和酒化的工作,但细菌的主要工作是产生酸——有机酸。
细菌能消耗糖和酒精产生各种有机酸。酸不仅是白酒的主要呈味物质,更是酯类物质生成的前驱物质,所以行业内又说:无酸不成酯。有什么酸就产生什么酯。前文说了:无酯不呈香。酸和酯成就了白酒的“味”和“香”,当然这只是简单的理解。
第三阶段:产香(酯)期
此时酒醅中的酸和醇结合,通过微生物细胞中的酯酶产生酯。酯化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酸和醇。白酒中的有机酸很多种类,而白酒中的主要醇就是:酒精——乙醇。所以,最后生成的酯都是各种脂肪酸乙酯:己酸乙酯、乙酸乙酯、丁酸乙酯、乳酸乙酯等等。什么样的酸生成什么样的酯。
另外,还有一类放线菌,其作用原理还不清楚,但可以肯定它有一定的生香作用。或许它就是白酒风味最后的画龙点睛之笔。
这个过程需要漫长,时间越久,产生的酸越多,生成的酯也越多,不过消耗的酒精也越多。所以,关键的来了:大曲固态发酵,生产周期长、出酒率低,但是风味物质丰富。也就是说传统大曲酒的品质越高,其生产时间越长,出酒率越低。
因为这三个阶段并不是完全一个一个的流水线工作的,既有承上启下,也有相互同时进行的。所以,传统大曲酒的酿造过程还需要,往返多个轮次的发酵、蒸粮、蒸馏。比如清香的二次发酵,二次清(蒸酒、蒸粮),浓香的续糟配料,万年糟工艺,酱香的回沙工艺,都是在多个轮次中延长和反复发酵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