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而后饮,生活需要一些仪式感

作者:中国酒业杂志 更新时间:2023-03-20 14:40 阅读:170

拜而后饮,生活需要一些仪式感


据《世说新语》所书,钟毓和钟会幼时的某一天,他们都以为父亲钟繇睡着了,于是便相约偷喝酒。其实钟繇并未熟睡,不过是想观察他们兄弟二人偷喝酒时的情态。钟繇发现,钟毓喝酒,“拜而后饮”,钟会则“饮而不拜”。于是各问其缘由。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而会则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好一个酒以成礼,这个典故很有趣,古人饮酒时都讲究一定的礼节。这种礼节,使饮酒成为一种庄重的活动、一种仪式;所以,饮酒不能失礼。


在中国数千年的文化发展史中,酒与文化几乎是同时进行的,中国的上下五千年就是酒的上下五千年,曹子建走马行酒礼;李太白举杯邀明月;苏东坡把酒问青天;酒已经深深的渗入了中国文化的骨髓。在任何重要的历史节点上都能找到酒的身影,刘邦醉斩白蛇;曹刘煮酒论英雄;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甚至,这杯中物还一次又一次的诱导了历史的走向。


酒,尤其是中国的酒,除了商品属性外,更大的价值在于它的文化属性,古人于酒的态度常常伴随这一种充满仪式感的尊崇,喜必饮,哀必饮,相逢必饮,离别必饮。在那个生产力尚不发达的农业时代,用粮食去酿酒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日日深杯酒满,朝朝小圃花开,是那个时代独有的浪漫。酒为社稷之精华,时光之灵韵,以敬友,以通神,以飨祖,如果说伏特加威士忌是西方世界的生命之水的话,那么中国白酒则是炎黄子孙的灵魂之水。而且,中国的酒本身也是有灵魂的,汲五粮而得生,受日月以得长,它和人一样,从五谷中获得生命,而时间则给它的灵魂以更加深邃的味道。它值得被尊崇,待之应以礼。


古代饮酒的礼仪约有四步:拜、祭、啐、卒爵。拜即先作出拜的动作,表示敬意,祭为把酒倒出一点在地上,祭为谢大地生养之德;啐为尝尝酒味,并加以赞扬令主人高兴;卒爵则指最后仰杯而尽。在酒宴上,主人向客人敬酒叫酬,客人回敬主人叫酢,敬酒时还有说上几句敬酒辞。客人之间相互敬酒叫旅酬。依次向人敬酒叫行酒。敬酒时,敬酒的人和被敬酒的人都要“避席”起立,普通敬酒当以三杯为度。时至今日,只有在中国某些相对闭塞的农村地区,才能看到部分酒礼古风存在。真是应了孔子的那句“礼失,求诸野”。


今人饮酒多不敬,席上以“怼”为先,将酒作为一种工具,甚至作为一种武器,善此道者如关羽之单刀赴会,如孔明之舌战群儒,与席者苦不堪言,饮酒本身是一件开怀乐事,但在这种情况下,饮酒就变成了一种负担,这可能也是中国白酒常被某些群体抵制的原因吧,现在我们谈白酒的国际化,千万不可把这种风气也给国际化了。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近日水井坊在太庙这个及富深意的地方做了一些相关的活动,大有“匡正世风,重振酒礼”之意味,究竟后续如何,值得我们去关注。


时间是一条河流,农业时代已经过去了,那个时代的浪漫再也不复存在,我们不能在历史河流中逆流而退,但,至少我们还可以回望,可以神往。最后我想再顺带提一下文章开头《世说新语》中“不拜而饮”的钟会和“拜而后饮”钟旒。同为太傅钟繇之子,钟会后来居功自大,虽有灭蜀之不世之功,最后却因试图谋反自立而被部将诛杀;而钟旒,一生侍主尽忠,官至御史中丞,死后被谥封为车骑将军,并且其子孙在钟会因谋反遭诛杀九族时被赦免。


客服微信:V99-jing


精彩推荐


拜而后饮,生活需要一些仪式感


拜而后饮,生活需要一些仪式感


免责声明:本公众平台转载自其它媒体或个人的文章,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我们将力所能及地注明初始来源和原创作者,如果文章作者认为本公众平台某部分内容有侵权嫌疑,敬请在5个工作日内以书面形式通知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更改或删除。


感谢您抽出

拜而后饮,生活需要一些仪式感


拜而后饮,生活需要一些仪式感


·

拜而后饮,生活需要一些仪式感


拜而后饮,生活需要一些仪式感


来阅读此文


微信扫一扫加我

加微信送福利,酱香白酒低价买。茅台镇老牌酒厂直接供货,品质保障,物美价廉,专注高性价比酱香型白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