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孔子论酒
孔子在《论语》中提到“酒”字有5处,其中有3处都在《乡党》篇。《论语·乡党》云:“唯酒无量,不及乱。”意思是只要做到酒后“不及乱”(醉酒失态、耍酒疯、酒后乱性、醉酒伤身等),酒能喝多少就喝多少。必须指出:孔子时代的酒,其实是低温发酵的米酒(清酒),而非高温蒸馏的白酒。度数只有几度的米酒,养生而不醉人。
孔子在《论语·乡党篇》云:“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此语被中外食学界和餐饮界誉为“孔子食道”,且经常在许多场合引用。孔子说这话,主要是围绕当时的祭祀和祭祀宴场合。所谓“食不厌精”,本意是指祭祀给祖先的那碗米饭,要做到米粒饱满完整,以此来表明你的虔诚:“脍不厌细”,是说供奉给祖先的肉食,要尽可能切得薄和均匀,便于咀嚼和入味。经过两千多年的历史演变,今人望文生义,简单理解为孔子倡导人们去刻意追求奢侈豪华的生活,在饮食和食材选择上越精细越好,这就背离了孔子讲这番话的初衷。
时代变迁了,当代物质丰富,应当给予孔子语“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唯酒无量”以新的升华解释:食物(主食、粮食)并非越精细越好,再好的肉食也不要多吃……但对于好酒,能喝就尽量喝吧!
孔子一生不仅酒量大,还从不会喝醉。
汉魏时期孔氏家学《孔丛子》中有载:“尧舜千钟,孔子百觚。子路嗑嗑,尚饮百。古之圣贤无不能饮,子何辞焉!”三国时期孔融《难曹操禁酒书》云:“尧不千钟,无以见太平;孔不百觚,无以堪上圣。”唐代李白《将进酒》中云:“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02 孔子的饮酒观
酒以成礼:喝酒看人品。孔子一生都在推行“仁”“礼”等儒家思想,故“酒礼”也必须遵循严格的等级制度。自周朝起,酒就已经成为“礼”的重要表达方式。
孔子在《论语·乡党》中云:“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这讲的是喝酒的礼仪秩序。意思是,与乡邻众人饮酒后,要等拄拐杖的人(高寿者)先离席,自己才能走。
孔子在《论语》中云:“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意思是,君子之间没有什么好争强的,如果一定要竞争的话,那只有比赛射箭吧。作揖谦让着登台比赛,比赛完下台后一起喝酒,这才是君子的行为。
孔子在《论语》中云:“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勉,不为酒困,何有于我哉?”孔圣人倡导“不为酒困”:人应该成为“物”的主宰,而不应该让“物”主宰了人。
孔子在《论语·乡党》中讲孔子:“沽酒市脯不食!”意思是大街上买的散装酒和市面上的熟食,不饮不吃,讲的是食品安全保障的问题。
用今人的语言,就是喝好酒,不要在大街上乱吃东西。
*图片来源网络,以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