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也是一个好喝酒的人。他有一篇著名的散文《醉翁亭记》,是历代以来,脍炙人口的作品。人们评价它是游记的典范,意境深远,写作技巧高超,描摹手法别致,用了二十一个也字,把全文连接起来,又层次清晰,是匠心独运。现在我们从酒的角度来剖析这篇名作,也感到内容很丰富。
首先它告诉我们,欧阳修不仅是一位喝酒的人,也是爱酒的人,他颇为自得地给自己起了个号:“醉翁”,又满有兴致地把朋友们请到醉翁亭来欢会,实际上带有对他的这个稚号庆贺的意思。《醉翁亭记》告诉我们,这位爱酒的人,酒量并不怎么样。作者自己是这样承认的:“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这是说,喝进很少的酒就醉。又说:“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也。”宾客们都在高高兴兴地饮酒,我们的醉翁却已经昏昏沉沉、精神不振了。还有:“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这是说喝了酒就干不了什么,只有等酒醒了,才能写文章。
欧阳修虽然酒量不行,但他懂得酒。他说:“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这说明他对于什么是好酒,怎样评价酒,是个行家。酒和水有很密切的关系,没有好水,出不了好酒。酒的好坏,有很多标准,其中一个“洌”字,很重要,很难得。让酒喝着有劲儿,好办。让酒具有某种香气,也好办。具有“洌”的特点,不好办。洌,实际是代表酒的一种品格,一种风度。要多方面的条件集中起来,才能形成。
他对于酒的功能说的也很地道:“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酒在人们的生活里,有时候真是像一种酶制剂,它促进“发酵”,有助于人们思想感情的升华、深化,它可以使人们感受到一种寄托,由于有了酒,可以使人们的喜怒哀乐,得以引发出来并且顺畅地表示出去。
正是基于对于酒的社会功能的深刻理解,对于酒的喜爱、欣赏,在他的诗词中,常常描述酒给予人们带来的欢乐,酒给人们生活增加的情趣以及酒如何使人的生活增添了光彩。
《采桑子》
画船载酒西湖好,急管繁弦注。玉盏注催传。稳泛平波任醉眠。
行云却在行舟下,空水澄鲜。俯仰留连。疑是湖中别有天。
这是欧阳修赞美西湖的十首《采桑子》中的一首。乘坐彩绘的船,饮着美酒,荡漾于湖光山色之间,好惬意的游览。音乐热烈地吹奏着,酒杯频繁地传递着,醉了可以放心地躺在船上,任它自由漂行。船上是白云的天空,船下有天空的白云,船在两层天空中穿行。酒使这一切变得多么美好!
《采桑子》
残霞夕照西湖好,花坞苹汀,十顷波平,野岸无人舟自横。
西南月上浮云散,轩槛凉生。莲芰香清。水面风来酒面醒。
这里写的不是湖上而是湖滨,不是白天而是夜晚,不是众人欢聚,而是独自欣赏,景物不是动的,而是静的。绝妙的一笔:一缕微风从水面上悄悄地吹过来,把酒醉了的人吹醒了。于是,景物在他眼前清晰起来,他看清了残霞、平波、横舟、升月、浮云……,这景物和意境是太美了!
《渔家傲》
花底忽闻敲两桨。逡巡女伴来寻访。酒盏旋将荷叶当。
莲舟荡。时时盏里生红浪。
花气酒香清厮酿。花腮酒面红相向。醉倚绿阴眠一饷。
惊起望。船头阁在沙滩上。
这首词写的是一群采莲姑娘,一边采莲,一边喝酒,把荷叶当酒杯,在逗乐嬉闹之中喝多了,这些活泼的姑娘不胜酒力,一个个带着酒后的红脸,睡了过去,结果船在沙滩上搁浅了。这首词生动活泼、健康明朗,充分表达了酒给生活带来的情趣。
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出秋千。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盏频传。人生何处似尊前。
明媚的春天,湖堤上游人如织,湖水拍打着堤岸。辽阔的天幕垂下来,和湖水连成一片,杨柳成荫的临水人家,可以看到娇美的身影在打秋千,好一幅春光旖旎的图画。在描述了这一切之后,紧接着酒来了。游船上酒宴已在热闹地进行着:词人已经喝得差不多了,酒后旷放不羁、乐而忘形的狂态,充分表现了出来,满头白发,插上了鲜花,管弦高奏,乐声四起,频频举杯,就筹交错,好不热闹。最后引出词人的一句结论:人生何处似尊前。这句话很耐人品味。它一方面是对酒在生活中的作用的充分肯定,人生的什么地方能比在酒杯前更美好的吗?!表示出酒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但是,同时,也流露出一股凄苍恰沉郁的情调。这时的欧阳修已到了晚年,宦海浮沉,政治上多次遭受挫折,饮酒正是他排遣苦闷的最佳方式,因此他对酒越来越亲切,越来越看重酒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