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当代大多数爱酒人来说,酱香型酒的名字已经如雷贯耳了。作为销量最大的三个典型香型之一,酱香型仿佛一直存在一般。
但事实情况却是,酱香酒名字真正诞生,也不过几十年而已,其他香型则更晚。
酱香酒的命名,当然是跟老大哥茅台脱不了关系。
上世纪60年代以前,茅台酒的勾兑方法就是大坛勾小坛,年份长的酒勾年份短的酒,基本上市瓶感觉和经验,就算是老师傅也很难说出个什么标准来。
这种勾酒方法直接导致了一个大问题:茅台酒质不稳定。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轻工业部委托当时的生产副厂长李兴发当科研组长,对茅台的生产工艺进行探索和分析。
科研组按照不同轮次、不同年份、不同口感,收集了两百多种酒进行品尝和测定,最后确定了我们现在所熟知的三种典型酒体:
风格优雅细腻的,就叫酱香。
放香不错,但酒味儿很辣,就叫窖底香。
有复合香气,味道醇甜的,就叫醇甜香。
这三种酒体确定以后,科研组按照不同比例进行了数百次的勾调,最后确定了一个标准,勾调出来的成品酒酱香突出、优雅细腻、酒体醇厚、回味悠长、空杯留香。
李兴发把具有这些特点的酒命名为酱香型酒。
1965年下半年,茅台酒试点论证会上确定了三种典型体和酱香型酒的命名。
后来在泸州召开的第一届名白酒技术协作会议上还专门宣读了季克良用科学理论总结整理的李兴发研究成果,引起了非常大的反响。各个酒厂也赶紧回去摸索,浓香、清香、米香、兼香这几大香型也陆续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