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远 乔语红
01
东汉农民起义开始于汉安帝时期,一直绵延到汉灵帝时期黄巾大起义的爆发,与西汉末年及新莽时期的农民起义相比,东汉末年的农民起义有着自己显著的特点。
新莽时期,农民起义是在王莽的错误统治政策下,农民活不下去了不得已才揭竿而起的,具有被迫性和突然性两个特点:
比如吕母起义,就是因为县令无端杀了她的儿子,她为了报仇才聚集起人马的;
而绿林、赤眉起义则属于饥民造反,只不过在一些有政治野心的人加入后,才有了明确的目标,最终推翻了王莽的统治。
东汉末年的农民起义则不同,从一开始就有目标、有野心和有组织,其中不少农民领袖或自称“将军”,或自称“皇帝”,带着明显的政治目的,公然叫板东汉政府。比如:
汉安帝统治时期,公元109年,山东人张伯路自称将军,率众三千多人,转战于山东沿海九郡,后与渤海郡、平原郡刘文河、周文光领导的起义军会合,前后坚持战斗三年,于公元111年被镇压。
汉顺帝统治时期,公元139年,徐风、马勉起兵于安徽当涂,徐风称“无上将军”,马勉称“黄帝”,建年号,置百官,起义于公元145年被镇压。
汉桓帝统治时期,公元147年,河南陈留人李坚起义,自称皇帝;公元148年,河南西华人陈景起义,自称“黄帝子”,并设置官署;同年,河南项城人管伯起义,号称“真人”;公元154年,蜀郡人李伯起义,自称为“太初皇帝”;公元165年,渤海郡盖登起义,自称“太上皇帝”,制皇帝印玺,设置官署;公元166年,沛国戴异制黄金印,与广陵人龙尚共作符书,称“太上皇”。以上诸次起义都很快就被镇压。
汉灵帝统治时期,公元172年,会稽人许昭起义,立其父为“越王”,自称“大将军”,被镇压。
公元184年,河北巨鹿人张角以传道为名组织群众,领导了黄巾大起义,这次起义较之以前的各次农民起义,不但规模更大,而且更有组织。后文将详细讲述。
东汉末年的农民起义,之所以出现以上特点,原因还是在于东汉皇室式微,皇帝中缺少有本事的人物,让民间的一些野心家看到了机会。上述农民起义中,还有一个比较集中的现象,即多次起义都利用了宗教的形式,在桓、灵二帝时期尤为显著,比如管伯起义,号称“真人”;张角起义,也是从传道开始。此外,当张角在东部地区传道之时,巴蜀地区的张陵,也在广泛传播“五斗米道”,后来其孙张鲁便是利用“五斗米道”,在汉中一带建立了政权,成为割据一方的势力。
以上种种情况的出现,和当时汉桓帝的一些所作所为有关。桓帝此人,非常迷信,信奉佛老,他是东汉第一位信仰佛教的皇帝。此外,他还迷信黄老,多次派人到苦县(今河南省鹿邑县东)祭祀老子,后来为表虔诚,甚至在宫中祭祀老子。处理政事方面,他也经常说要听命于神。上行下效,汉桓帝的这些做法,民间的野心家也学会了,于是利用宗教,鼓动老百姓造反,便成为一种重要的手段。
02
下面重点讲讲张角和黄巾大起义。
张角,生年不详,卒于公元184年,太平道创始人、东汉末年黄巾起义领袖。
关于张角,《后汉书·皇甫嵩朱儁列传》有这样的记载:“自称大贤良师,奉事黄老道,畜养子弟,跪拜首过,符水咒说以疗病,病者颇愈,百姓信向之。”从这段记载可以看出,张角在民间传播的是道教一套的东西。张角创立的太平道,所信奉的典籍是一本名叫《太平经》的书。《太平经》一书思想极为复杂,既有一些五迷三道的迷信内容,又有一些主张社会平等、财富共享、共建美好社会的主张。张角在民间传播这些内容,引起了下层百姓的强烈共鸣,很多人成为太平道的信众。
在传道的同时,张角还给人们治病《三国志·魏书·张鲁传》有这样的记载:“太平道者,师持九节为符祝,教病人叩头思过,因以符水饮之,得病或日浅而愈者,则云此人信道,其或不愈,则云不信道。 ”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信则灵,不信则不灵”,这是一切骗子共用的把戏,至今不绝。
张角传道、行医,并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直有一个团队在追随着他,据说长期追随张角的有八位弟子,张角也派他们分散到各地传道、治病,组织信众。
张角创立太平道的时间在公元172年左右,灵帝熹平年间,经过十多年的传道,到公元184年,其信徒达数十万之多,遍布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州。张角将信徒按地域组织起来,划分为三十六方(“方”原指城厢,文中则指起义军的军事组织形式),各方大小不一样,大方有一万多人,小方有六七千人左右,各方都选举有自己的领导干部“渠帅”,以便于管理、行动。
张角拟定了“黄天太平”的起义口号,又根据《太平经》中变革天命的思想,从天人感应、五行相生相克的角度提出了“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太平”的口号。“苍天”就是老百姓口头常说的“老天爷”,这里暗指的是东汉的统治政权,而“黄天”则是指黄巾起义军。意思是东汉政权气数已尽,他们代表的“黄天”将在甲子年(公元184年)推翻代表东汉统治的“苍天”,建立起自己的政权。
张角还联络了内应。《后汉书·皇甫嵩朱儁列传》记载:“中平元年,大方马元义等先收荆、扬数万人,期会发于邺。元义素往来京师,以中常侍封谞、徐奉等为内应,约以三月五日内外俱起”。也就是说,张角派自己的部将马元义做了两件很重要的事情:一是召集荆州和扬州的数万人,向邺城(今河北临漳)移动,准备与冀州教徒会合,同时起义;二是往来洛阳,联络宦官、中常侍封谞、徐奉等人为内应,以期起义之时达到里应外合的目的。
说明一点,关于黄巾军联络宦官以作内应一事,其实并非难事,宦官大多本就来自民间,黄巾军中有他们的故交熟人也很正常,他们答应做内应,也并非是真的要造反,而是因为他们本就没有政治原则,或见于利,或碍于情面,表面上答应了而已。
◎河北省定州市张角墓
张角墓原位于河北省定州市子位镇七级村南端,在息冢以东偏南20公里。 本有张氏三兄弟墓, 现仅存张角墓一座。 据传, 该村为黄巾农民起义军领袖张角的故里。 黄巾起义军失败后, 张角兄弟被害, 其尸体被当地农民偷回故里安葬。张角的墓穴现已不存在, 据张家后人介绍, 这片老坟地原先大约7000平方米, 抗日战争时期, 日本鬼子的炮楼曾修在高地上面; 文化大革命期间, 将高地的土拉去一小部分 , 是张家后人据理力争才保存下来。 几十年来坟地被蚕食了不少, 要不是有张家后人的保护, 这片坟地早已成了宅基地。
03
张角创立太平道,在民间传道、组织信道的活动,实际上很早就引起了一些朝廷官员的重视,公元177年,太尉杨赐曾上书汉灵帝,指出张角太平道势力现在正在壮大,已成一定气候。如果贸然捕讨,说不定会引起社会动荡。最好是采取分化的办法,孤弱其党,然后将一些主要传道人员捕杀。
应该说,这是一个对付发展中的太平道的不错的办法,不过灵帝没有采纳。
公元183年,又有官员上书灵帝,说张角党羽已经多得数不胜数,要赶紧处理,灵帝还是没有采取任何举措。
及至黄巾起义爆发后,郎中张钧上书,说黄巾暴乱之所以爆发,根本原因在于以张让为首的十常侍放任自己的党羽在各地州县盘剥百姓,百姓不堪他们欺压才沦为盗贼的,现在应该把张让等人杀了以谢天下,安抚百姓。灵帝把张钧的奏折给张让等人看了,张让等人在灵帝面前磕头谢罪,表示愿意服刑接受处罚,还愿意拿出自己的家产来资助剿灭黄巾军。灵帝反过来斥责了张钧一顿。张钧再次上书,内容和上次完全一样。灵帝派人查处朝中信仰太平道的官员。张让等人诬告张钧信仰太平道,将张钧下狱并被拷打而死。实际上张让、封谞、徐奉等人是与张角的人有所联络,后来封谞、徐奉事发,灵帝责问张让勾结张角,张让却说这都是已故中常侍王甫、侯览干的,灵帝便不再追究。
◎河北省邢台市凌霄山黄巾起义遗址
邢台是黄巾起义的发源地, 有着丰富的黄巾文化。 公元184年爆发的黄巾起义, 至今在邢台仍然保留有广宗大柏社、 邢台凌霄山、 西青山等大量遗址, 留下了太平道乐、 打醮、 黄巾鼓、 抬黄杠等民俗文化。 凌霄山位于邢台市邢台县北部山区与内丘县相邻之地, 距邢台市区35公里, 主峰海拔1089米, 黄巾军寨遗址位于灵霄山中段, 是太平道的发源地, 黄巾军的大本营。 山上至今还遗有当年黄巾军的点将台、 练兵场、 石梯、 寨子门、 寨墙、 水牢、 营址、 地道、 八角亭等, 另外建于宋代的凌霄寺至今香火旺盛。 目前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图为云雾中的凌霄山。
04
就在汉灵帝对太平道不闻不问的时候,张角在洛阳视察了形势,决定在公元184年三月五日这天,全国各地同时起义。
不过在各项准备工作就绪,起义临近时,起义军中出现了一个叛徒— 唐周,他向东汉朝廷告密了张角起义的消息。朝廷逮捕了张角的得力助手马元义,在洛阳对其车裂示众。同时,严令京城有关部门及冀州官吏全力搜捕两地的张角信徒,短短几天内,就捕杀了上千人。
当张角得知事情败露后,立马与他的弟弟张宝、张梁及其他骨干成员进行商讨,一致决定,在184年的二月提前举行起义。起义当天,八州并举。张角自称“天公将军,张宝、张梁分别为“地公将军”“人公将军”,所有起义者都头裹黄巾,所以被称为“黄巾军”,在北方冀州一带起事;张曼成自称“神上使”,带领黄巾军作战于南阳地区;波才、彭脱等人率部转战于颍川(今河南禹县)、汝南(今河南汝南东北)、陈国(今河南睢阳)一带,成为东部地区起义主力。三区齐举,对京都洛阳形成合围之势,声势十分浩大,《后汉书·皇甫嵩朱儁列传》载“旬日之间,天下响应,京师震动”。起义军所到之处,焚烧官府,杀官诛吏,攻田劫掠,一个月内,全国七州二十八郡都发生了战事,迅速席卷了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
面对张角的起义,朝廷做出了以下镇压措施:晋升外戚何进为大将军,统率中央禁卫、左右羽林等重军,驻守京城洛阳周围,以确保京师安全;于洛阳周围设立了8个关隘,命八关都尉驻兵防守,为京师之安做好第二层防守;结束党锢,大赦天下,争取民心,修理军械,紧急备战,以共同对付起义军;派遣北中郎将卢植领兵攻打张角,另派左中郎将皇甫嵩、右中郎将朱儁率军攻打颍川黄巾军(即今河南登封、宝丰、尉氏、郾城一带,离洛阳不远),解除对京师的威胁;可以看出,基本思路就是稳保京师之安,直擒起义军首领。
公元184年四月,左中郎将皇甫嵩、右中郎将朱儁率军与黄巾军在颍川一代开战。初战,黄巾部将波才战胜了朱儁的进攻,并乘胜追击,将皇甫嵩围攻于长社(今河南长葛东北),但最终皇甫嵩夜间纵火,使黄巾军营帐大火熊熊,此时,朱儁、曹操又率军赶来援助,结果,黄巾军大败。皇甫嵩、朱儁、曹操等又乘胜进军汝南,陈国、波才余部,彭脱义军再次被镇压于阳翟(今河南禹州市)、西华(今河南西华),至此,黄巾军颍川部失败,东汉政府的京师之危得到了解决。
接下来,东汉政府调皇甫嵩至东线,镇压东郡卜已黄巾军;调朱儁开赴南阳,镇压张曼成部起义军。皇甫嵩至东郡后,进展异常顺利,仅仓亭一役,就将卜已起义军镇压了下去。
原来在三月初,张曼成部队集结重兵围攻宛城(今河南南阳),遇到太守秦颉的顽强反抗,双方僵持不下,对抗了一百多天,这时的义军已显于疲惫,士气比较低落,至六月,张曼成战死,义军又立刻推举赵宏为统帅,坚持作战,终克宛城。就在此时,朱儁率主力到达宛城,并会同了荆州、南阳等地区的地方武装势力对宛城发起了进攻,赵宏战死,义军推举韩忠为统帅,继续作战,最终不敌,统帅韩忠投降被杀,上万起义军被杀,到十一月,南阳部黄巾军也失败了。
◎河北省邢台市东候峪村
黄巾起义遗址东候峪村位于河北省邢台市西28公里西黄村镇西北部的一处山坳里, 相关资料介绍此处有黄巾起义时留下的古寨、 古城墙等遗址尚存。在村北5里路的 “大寨”山,以前上面曾有“坷垃”(古城墙),现在已经找不到了。图为大寨山远景。
河北地区是黄巾大起义的中心。“天公将军”张角在此起事后,率军攻克了广宗(今河北威县东),张宝北上占领了下曲阳 (今河北晋县西),控制了河北腹地,巨鹿附近的农民还俘虏了安平王刘续和甘陵王刘忠。北中郎将卢植带兵镇压,失利,继而改派东中郎将董卓进攻张角,同样大败而归。八月,东汉政府命皇甫嵩为统帅,率兵开向河北战场。此时,张角得病去世。张梁、张宝率领全军,与皇甫嵩部作战。后在广宗一役中大败,张梁阵亡,张角被剖棺戮尸。皇甫嵩乘胜转攻曲阳,击杀了张宝。曲阳战败,标志着黄巾起义失败。
之后,黄巾军的剩余势力又再次在青、徐一带、益州一带和汝南一带复起,遭到曹操等人的镇压。黄巾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影响却很深远,冀州的“黑山军”农民起义,五斗米道首领张鲁、张修起义等等,都是受其影响而起。
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很多东汉的将领后来成为割据一方的地方势力,比如袁绍、曹操等,因此可以说黄巾起义拉开了后来三国纷争的序幕。
05
黄巾起义,声势浩大,但从184年二月起义爆发,到公元184年十一月就被镇压,时间只有短短的九个月,原因何在?
首先,黄巾起义虽然有组织有计划,但组织并不严密,计划并不周详,所谓的三十六方,虽然人数众多,但都是没有战斗素养的农民,基本上就是一群乌合之众,与东汉军队一交战,很快就被击溃。用镇压黄巾起义的主将皇甫嵩来说便是“黄巾细孽”,成不了什么气候。
其次,没有杰出的领袖,不仅黄巾起义如此,东汉末年所有的农民起义皆如此。拿张角来说,在历史记载中,张角是一个面目模糊之人,《后汉书》没有他的传记,其人其事,散见于《后汉书·皇甫嵩朱儁列传》等之中,所记都是零星的、片段式的,其中原因,一方面在于张角是“反贼”,修史者出于官方正统立场,故意没有更多的记载张角的生平事迹,另一方面,张角是靠传道来组织民众的,既然传道,就少不了装神弄鬼,装神弄鬼,是不能以真面目示人的,所以,张角便留给了我们一个面目模糊的印象。
张角能鼓动那么多人起来造反,应该说还是有些本事,但这种本事,是依附于他作为神汉这一身份的,他有野心,也有些手腕,但终究不是刘秀那样既有政治理想,又有谋略的杰出政家。比如他居然想到用没有原则的宦官来做起义内应,就显得很幼稚和很没有政治眼光。
其三,东汉政府当时虽然宦官把持朝政,皇帝无能,但官僚系统并没有崩溃,朝中有远见的大臣,比如主张将太平道分而瓦解之的太尉杨赐就是其中之一,更重要的是,地方上有一批能干的官员在,他们中很多人不但能力出众,而且兢兢业业,恪守职业本分,包括黄巾起义在内的东汉数十次农民起义,都是被这批地方官员镇压的。
编辑: 九章丨审核:子白
休闲读品杂志社
(xiuxiandupinTX)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