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饮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的一首《元日》,讲述的是大家在过年的时候,放爆竹、饮屠苏酒,贴春联的场景。诗评家们把这首诗看成是的王安石立志改革的言志诗,但在春节时候读到这首诗,我还是感慨万千,纵然是不在意生活趣味的铁腕宰相,也要在除夕夜上和家人共饮一杯屠苏酒,辞旧迎新。
那么王安石诗中所说的屠苏酒究竟是什么酒?为什么在春节这一天一定要饮屠苏酒呢?屠,是切割的意思,苏,是陈腐的意思,屠苏酒就是把陈腐的东西割掉。由此可见,屠苏酒是一种力道很足的酒。相传屠苏酒起源东汉末年,为华佗所创。东汉末年,在自然灾害和烽火连天的双重影响下,当时各种瘟疫肆虐,名医华佗就发明了屠苏酒,即以具有杀菌灭毒功效的中草药入酒炮制,酿成屠苏酒,让百姓饮用,以祛除疾病的危害。后来,每逢瘟疫易发的时节,人们渐渐养成了饮屠苏酒的习惯。
中国传统养生文化认为,人的身体状态会随着季节变化而变化,尤其季节交替的时候,最容易滋生疾病,尤其体内积冷气,最容易养成病患,所以逐渐形成了不同节气有不同饮食习惯的风俗。比如在寒食节要吃冷食,因为春暖花开的时候,体内的寒气容易被外界的温热所掩盖,而吃寒食就是让体内淤积的寒气保持一个通道,能够发散体外;到了端午节饮雄黄酒,就是要用温热性的食物,把人体内最后一丝寒气给逼出来。
除夕是一年至寒而转热的交替时节,饮屠苏酒的作用,就在于防止冷气雨姐体内。当然,饮屠苏酒更多为人所知的,还是它的文化内涵。除夕是一元复始的前夜,除旧布新、辞旧迎新、革故鼎新,一杯屠苏酒下肚,就表示又一个全新的开始即将到来。
不过,饮屠苏酒的习俗更是耐人寻味,那就饮酒的顺序。中国传统的礼仪规范都是遵循尊卑长幼次序的,都是尊长先饮,卑幼次之,身份不够,连饮酒的资格都没有,这是一种社会化的秩序。而饮用屠苏酒的时候则是众生平等,按照年纪由幼至长依次来喝,毕竟长一岁对幼者是“益”,对长者是“损”,遵循的是自然的法则。这样的风俗在北宋时期极为流行,除了开头王安石《元日》里已经说到的,大文学家苏轼的《除夜野宿常州城外》诗中有“但把穷愁博长健,不辞最后饮屠苏”的诗句,他的弟弟苏辙在《除日》诗中也有“年年最后饮屠苏,不觉年来七十余”的佳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