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表演艺术家鲍国安老师2017年在诗酒文化“酒城论坛”上讲的一个观点:酿酒和艺术创作有着相似的规律,而好的作品带给读者的享受,就好似喝了一杯美酒一样深感陶醉。
鲍老师巧用“酝酿”二字来解释文艺创作,认为好的作品就好比按照工艺要求老老实实酿造而成的美酒,不仅工艺考究,酿酒师的灵性最是至关紧要;而敷衍或者抄袭的作品,就好比食用酒精兑了水,会遭嫌弃甚至挨骂的。
倘若我们按照鲍老师的视角,反过来用文艺创作来譬喻酿酒,那么我会发现,不同的蒸馏烈性酒,好比不同形式的艺术创作,原料不同、工艺不同、技艺不同、周期不同,酿出的美酒不同。
白兰地、威士忌、伏特加,生产周期几十小时,好比一个俊发的诗人,以“快”见长,但作品需要放入橡木桶中窖藏若干年才肯拿出来与人分享。酒在橡木桶中存储会发生蜕变,就像诗人做出了诗,而朗诵者经过二次创作而产生了新的意境。
白酒的生产周期仅入池发酵就要几十天,然后还要不断加入新粮、新曲,固液分离高温蒸馏,就好比一个覃思的作者,博观约取、厚积薄发,千锤百炼而成的作品,不管陈年储藏多少年,酒的本味始终如一地保持着,就像诗人创作了一首诗史,朗诵者唯有遵从或接近作者的本意,才能打动听众。
白酒和世界上其他烈酒具有同样的天赋,成就不同的品格。世界十大烈酒产区,每个产区风格差异的形成,还与当地的气候、土壤、水文、生态环境密切相关,就像上天赐予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禀赋一样,温和的时候都能给消费者带来欢乐的美好生活,暴戾的时候也都会给社会公众带来的伤害。
然而公众以及业界的惊讶,与白酒在文化上不够自信,在品牌塑造上生活化不足,不够亲民。相反,许多负面的印记打在了白酒身上,使人们对白酒酿造的认知,脱离了“酝酿”的本源,而掩盖了它本该有的“诗性”,却放大了它的“魔性”。
酒业所需要做的事关美好生活的进步工作,就是让公众和消费者对酒的“诗性”多一些了解,是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醇美,而不是狂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