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在中学时代学过荀子的《劝学》,里面有:“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等千古名句。”荀子被人们认为是教育家,他也确实曾三度掌管稷下学宫。
但是他的《劝学》讲了学习的方法和重要性,但没有讲学习的内容,事实上荀子的教学内容,就是孔子“六艺”之类的东西。讲白了,就是教人当官,巴结人的学问。这样的学问,学的越好,结果就糟糕。
荀子有权力膜拜的意识,但还没有到对权力绝对崇拜的地步。但是他的学生,比如李斯,韩非等人,却对专制统治和权利达到了无条件的服从。不管国君是明君还是暴君,只要能用我,就都拥护支持。
这种“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后果是恶劣的,会使整个文化没有发展前途。
这与西方现代知识体系是完全不同的,西方的知识是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老师看到一点,传播给学生,学生看到了更多,一点一点积累起来,便有了一个持续发展的体系。
1
状元桥和奎星河
图中的牌楼位于荀子庙景区入口处,牌楼前的小石桥名为“状元桥”。桥下的沟渠为“奎星河”,奎星为主宰文运之神,意指拜谒过荀子的学生,都能考取好大学。
在牌楼后面两侧,分立两道打开的书卷状的石墙,墙的一面写着荀子的名句“青取之蓝而青于蓝”;墙的另一面书写着兰陵县考上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学生的名单。
这张照片翻拍于荀子庙景区的劝学广场,是近几年兰陵县组织当地的中小学生祭拜荀子时留下的活动剪影。
图中学生的表情,是那么虔诚。但又透露出一种迷惘,他们真的知道自己在拜什么吗?真的明了学习是为了什么吗?现在他们所学到的知识、接受的教育,到底给了他们什么?
2
荀子墓
荀子是赵国人,后游学齐国,在稷下学宫讲学,曾经三度掌管稷下学宫。不过后来他却遭人诽谤,被迫离开齐国到了楚国,春申君安排他做了兰陵令。可春申君死后,荀子被罢官。之后他便在兰陵著书、收徒,死后也葬于此。故荀子墓也称作“兰陵古墓”。
本文由休闲读品杂志社原创(xiuxiandupinTX)
禁止侵权,未经授权盗取作者图文
违者必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