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们分析了2017年各大中型酒厂的产品生产计划,背后透露出来的,其实是新一年的市场预期……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对精酿酒厂来说,用这句话来形容刚刚到来的 2017 年再合适不过了。混浊IPA的风潮让各个小酒厂成为了市场的宠儿,这些酒厂通过这种新风格名声大振。早期发展成熟的大中型精酿酒厂面临了巨大的挑战,纷纷面临销售下降甚至裁员的局面。而那些坐拥巨大市场资源的商业酒厂则静观其变,等待着坐享其成。
小酒厂的春天
在刚刚过去的 2016 年,美国啤酒品牌和产品数量达到了7年前的三倍。截止到去年 11 月底,美国啤酒酿造商的数量突破 5000 个,并且继续增长,预计这种增长的趋势在未来的一年里还将继续。
酒厂数量的快速增长很大一部分是来源于小酒厂的崛起,这些小酒厂的啤酒产量并不大,一般以当地酒吧或商超作为销售渠道,在保持独特性的同时还可以做到供不应求。像 Trillium、TreeHouse,The Alchemist 这些以混浊IPA为卖点的酒厂,一经发售,门前必是排满长队,让很多酒厂羡慕不已。
大中型酒厂的迷局
而那些已经有了一定规模的酒厂面临的问题就比较严峻了。根据 Boston Beer 最近一个季度的财报显示,他们的出货量和营收分别同比下滑 12%和14%,当前的股价仅为 2015 年同期的一半。
面对一个快速饱和的啤酒市场,厂商的高层们不得不寻找自己的增长点,在新一轮的市场竞争中夺得自己的立足之地。除了昨天在产品文章中提到的新品尝试外,更多的大中型精酿酒厂打起了渠道的主意,比如 Sierra Nevada 便开始对经销商施加压力,加强铺货能力。
但这种酷似商业酒厂的做法是把双刃剑,很容易在获得渠道的同时,丧失精酿酒厂更重要的口碑,因为你必须要去侵占其他地区的市场。
如果你有足够的品牌资产和商业认可,你可以选择在国外生产、销售啤酒,比如布鲁克林酒厂就是这样。但以全球为市场,走上百威英博啤酒公司的发展道路,很容易面临大型工业酒厂的全方位狙击。
去年已经有一些大中型精酿酒厂在小厂和商业酒厂的夹击中受伤,并开始裁员。尽管联邦在不停的游说,各州也在立法上尽量减轻行业恶性竞争,但依然不可避免在 2017 年还会上演类似的人员削减。
商业巨头即将发力?
去年,百威等商业啤酒巨头们在精酿啤酒的收购上并没有使劲全力。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百威英博与南非米勒的世纪合并,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各地政府对于反垄断法的解读上。
尽管如此,他们依然没有停止收购的计划,仍然有很多酒厂被商业酒厂所操纵。更令人替精酿酒厂感到担忧的是,那些获得资本注入的酒厂,成长都非常可观。
Firestone Walker 上涨了 56.5% ,Pabst Brew 上涨了 24.7%。而百威英博旗下的精酿啤酒联盟(CRAFT BREW ALLIANCE),报出了公司历史上最大的净销售额,出货量和销售量。大中型精酿酒厂也频繁曝出了被收购24.5%股份的神奇新闻(卖掉少于25%股份的仍然符合BA对于精酿啤酒厂的定义)。
Miller Coors 仍在收购啤酒厂并扩大其名下的地图;Constellation 在大力推广墨西哥啤酒品牌 Grupo Modelo;Heineken 旗下的 Lagunitas ,百威旗下的各种品牌,都在蓄势待发。可以预见,在新的一年里,商业大厂将会在等待中寻找机会,进一步瓦解精酿啤酒现在的市场份额。
总结
在2017年,对于小厂来说,花样繁多的产品会让他们很容易继续得到非常良好的发展。对于大中型精酿酒厂则会面临巨大的挑战,是向上发展,还是向下沉沦,需要小心行事。而对于商业大厂,则会在渠道和资本上继续对精酿份额进行蚕食,蓄势待发,随时开战。
消费者到底会成为这场战争的受益者或还是受害者,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