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商飞公司浦东总装基地的草坪上,停放着一架“运十”原型机。掉漆的内饰、老旧的座椅,都记录了中国民机人航空报国的艰辛历史。不远处的银色流线型雕塑上,刻着“永不放弃”4个大字。原上海飞机设计研究所所长吴兴世说,“这是支撑几代民机人的精神支柱”。从1970年“运十”立项确定,到2017年C919成功首飞,中国人的“大飞机梦”历时47年。吴兴世便是这一历程的亲历者与见证者。
1972年,吴兴世加入“运十”项目,与一群来自全国各地的年轻人一样,为了实现国产大飞机的梦想相聚在上海,组成了中国大型民用飞机产业的“国家队”。没有桌椅,工作场所是长条餐台,最先进的设计工具是多人合用的几台手摇计算机,研究条件极为艰苦。1980年,在团队通力合作下,“运十”首飞成功,实现了我国航空工业以公认的十大关键技术为代表的“零”的突破,为后续发展打下重要基础。
2015年11月29日,ARJ21飞机106架机从上海大场机场腾空而起。当时,作为首任总设计师的吴兴世难掩激动,“13年,5000个日日夜夜,它的立项、首飞、试飞、取证、交付,太多的时刻值得回忆”。2017年5月5日,C919大型客机成功首飞,标志着中国航空工业取得历史性突破。而他又是这一辉煌时刻的见证者。
“从‘运十’、ARJ21到C919,我见证了我国大型民用飞机产业的3次腾飞”,如今74岁的吴兴世依然忙碌在研发、制造的一线。“我对新一代航空人既充满羡慕,又寄予厚望,更满怀信心。”在他看来,航空人无论老、中、青,入行时几乎都是清一色的热血青年,航空事业是让青春大放异彩的舞台。“让世界爱上中国造”,是他们每一个人的奋斗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