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红增 佳酿网主编 资深酒评人
有些话不说,如鲠在喉,实在难受。
在白酒这个需要修行、需要积淀、需要精耕细作的行业,有着太多酒企被资本“绑架”进入快车道然后失败的案例,然而这似乎并没有打消资本和企业相互嫁接的热情。在酱香白酒这个被称为风口的版块,一波又一波的资本正在不断涌入,一批又一批的酒企也在资本的裹挟之下纷纷“涉酱”,为这个已经有些“虚火过盛”的版块再加一把柴。
于是我们就看到了很多见怪不怪的情况:外地浓香酒企曲线杀入贵州做酱香;贵州本地浓香酒企转型做酱香;不具备酿造酱酒条件的保健酒企开始强行做酱香;就连“浓眉大眼”远在江浙一带的绍兴黄酒也耐不住寂寞,半推半就地做起了“女儿红”酱香。
问题是,酱香真的那么好做吗?谁都可以成为茅台吗?自己主打产品做不好,换个香型就能胜出?所有人都在标榜自己有“匠心”,难道见异思迁“蹭热点”也是匠心?一边说百花齐放春满园,一边大搞全国市场“一片酱”,言不由衷的品牌真能打动消费者?
是的,酱香白酒的高毛利让太多酒企眼热,不断扩大的酱酒市场份额也开始让太多酒企蠢蠢欲动。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决定高毛利的是产品的品质和品牌,而不是香型。相对于浓香和清香白酒的市场,酱香白酒所占的比重还算不上太大。君不见茅台镇多少酱香酒厂还挣扎在温饱线上?又有多少原酒酒企的产品只是别的品牌的半成品?当涌入的资本转化成实际的产能,而产品的产量又远超市场消化能力的时候,未来的酱酒市场难保不会一地鸡毛。当堰塞湖崩塌,潮水褪去,大家一个个光着身子趴在沙滩的时候,会不会怀念在岸上的美好时光?
哪里有风口,资本必将蜂拥而至,这是资本逐利的本性,本无可厚非。但如果行业或者企业为了一时之快而盲目嫁接资本,有条件要上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其后果极可能是赔了夫人又折兵,钱没赚到,行业却给做烂了。要知道,“风口”是随时会转向的,资本也是嗜血的,习惯赚快钱的资本不能也不会为了长远利益而潜心修行,它们只会投机,哪里有风就涌向哪里,风口一转向,资本比风撤的还要快。
中国白酒的风格非常依赖风土,口感风味本应百花齐放,中国新兴消费者也在崛起,需求正在趋向多元化。酱香白酒厚重复杂的口感风格并不是唯一,也并不适合所有人。五粮液市值破万亿,证明了浓香白酒强大的生命力,汾酒股价一路高歌猛进,也证明了清香白酒旺盛的市场需求,就连新晋势力江小白也在年轻人市场里游刃有余左右逢源,更不用说威士忌、葡萄酒等非白酒品类的增长。这些都在说明,利润、份额、规模、体量、品牌,都事在人为,而非仅仅取决于“风口”的风向。
完全依仗“风口”,那是投机。而投机,在白酒这个“慢”行业大概率是要付出代价的。
很喜欢当年酒仙网的一句广告语,“一群人,一辈子,只做一件事”。这句话也被行业内不少机构或者组织作为座右铭,只是不知道,真正能做到的有多少。
最后一句话:酱酒喝多了也上头,切不可贪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