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酱香型白酒经历过前两年拔苗助长式发展后,如今迎来了健康自愈阶段,作为一个酱香型白酒爱好者、从业者,基于酱香型白酒健康发展角度,有几个建议,供参考。
第一,严格检测标准
从目前来看,几乎所有的酱香型白酒,无论是串酒、翻沙、碎沙还是真的坤沙,在其外包装上执行标准都注明GBT26760,导致GBT26760国家标准已经形同虚设。
GBT26760现在已经沦为劣质酒精美的皮囊,消费者无法通过包装分辨真伪,作为监管机构以及行业协会应该有相应的对策。
第二,严格商标使用
近年来,仁怀地区出现了相当一批的“贵州”字号的产品,以及以1935为擦边球的众多产品。这一类产品的低质问题、市场乱象,不但对“贵州”白酒大省的品牌形象造成了相当大的影响,也对消费者也构成了误导。
作为酿酒大省,基于自身考量应该对白酒企业在外包装上“贵州”二字的使用,做出严格规定。
第三,限制过度包装
毋庸置疑,过度包装并不符合环保节能理念以及大政方针,而目前酱香型白酒在文创方面的主要体现就是过度包装的泛滥,精美的包装成本远高于酒水成本的产品比比皆是,出现了强烈的“浮夸”现象,造成了极大的社会资源浪费。
当然,包装问题还有过度抄袭、拿来主义的问题,同一个包装会出现在不同品牌产品中,侧面反映了厂家对知识产权的淡漠。
第四,严控虚假宣传
有相当一部分酱香酒产品被宣称为八年基酒、十年老酒,其实能达到坤沙标准就已经算是良心了,大多数是碎沙、翻沙,也不乏有串酒。甚至有企业的直播旗舰店中堂而皇之的对这种概念进行虚假宣传,这不是营销手段,这就是光明正大的欺骗。
骗钱的多了,影响的恰恰是安分守己的企业、品牌,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如今日益突出。
第五,正确引导舆论
网上不乏有一些优秀的酒评人,但是凤毛麟角,多数“品酒师”是站在自身口感喜好以及利益诉求,对酱香型白酒品牌产品进行测评,对消费者做出不正确的消费引导,并且脱离了公正、公平的立场,存在较大的问题,并且诱发了一些不可控的舆论问题。
仁怀酒业协会应该引起关注,进行正确引导。
这不是一个小问题。
第六,建立年份酒标准
最近几年年份酒、混合年份酒、口感年份酒、“名义”年份酒层出不穷,言必称年份酒已经是酱香酒的普遍现象,其中不乏假冒产品。对产品年份进行虚构,缺乏产品标准成为主要问题。年份酒是酱香酒的标杆产品、高端产品、形象产品,长期放任自流,并不利于行业的发展。
第七,对酱酒进行分级评价
客观组织贵州省内酱酒评酒会,对优秀品牌产品进行政府推介,不以规模、产能为依据,以质量、口感为标准,鼓励企业严控产品质量而不仅仅是经济效益。
以上仅供参考。
酱香型白酒爱好者 老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