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香酒的市场有多大?
2020年,全国白酒年产能约740万吨,其中酱香酒产能约55万吨。其中贵州的产能还不到40万吨,其中仁怀市的产能约25万吨。你以为这25万吨就都是酱香好酒了?也不是。按照紫红泥的实地研究,这25万吨中真正的顶级稛沙酱香酒的产能不过10万吨左右,其中仅茅台就几乎占了一半。很多所谓的来自茅台镇核心酿酒区的酱香酒,绝大部分都不是在核心酿酒区生产,往往都是在二合镇或者三合镇,甚至都不在茅台镇。
酱香酒的市场规模是巨大的,目前各种酱香酒加一起所占白酒的份额也不过7%。如果市场份额占到15%,那意味着产能需要增加一倍。这对于目前产能已经成一定规模的酱香酒企而言,无疑是占了极大的先行之利。
顶级酱香酒“得产能者得天下”
仁怀市是我国酱香型白酒的核心产区,我国酱香型白酒产能绝大部分集中在该区域内。目前仁怀市的酒类企业(含小作坊)约1723家,获证企业303家,其中茅台镇有证企业227家,酿酒作坊1280家,超过80%的企业没有取得生产许可证。在获证企业中,规模以上企业仅有88家,仅占29.04%;在1723家白酒企业中,产能超过1000千升以上的为89家,占5.17%;产能在400-1000千升的为180家,占10.45%;产能低于400千升的为1454家,占84.39%。
仁怀市要打造以茅台集团为航母的世界酱香型白酒产业舰队,而要成为茅台的护卫舰,没有一定的吨位是不行的。这个吨位,就是产能,在顶级酱香酒供不应求,总产能有限的情况下,自然是“得产能者得天下”。
“得产能者得天下”自然不是说说,酱酒实际的情况也能说明这一点。目前市场上有一定知名度的酒企都是有相应的产能配合。茅台自不必说,习酒4万吨,郎酒1.83万吨,这也是目前酱酒行业唯二的两个百亿级酒企。
在茅台镇之外的酱酒品牌离不开产能支撑,茅台镇的酱酒品牌更是如此。
近年染酱企业一览
顶级酱酒产能是稀缺资源
由上面的表我们能清楚的知道,对于酱酒而言,确实是“得产能者得天下”,这也是近几年各路大资本也好,其他香型酒企也罢,进入酱酒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看上图,细心的人可能会发现,这些染酱的企业中,极少会选择茅台镇,为何?难道是茅台镇的酱酒不香么?茅台在此,哪里会不香。
不选择的原因只有一个,就是茅台镇核心区可新增的产能不够,不足以支撑这些上市企业对酱酒的产量需求。茅台镇超过1000吨产能的酒厂总共不过数十家,达到3000吨以上的寥寥无几,并且要么本来就是外来资本,要么已经名花有主。对于这些上市公司而言,产能成规模的谈不来,产能不成规模的看不上。最后不得不退而求其次,选择在非茅台镇产区进行产能扩建。
除了早期进入茅台镇的以外,后面进入茅台镇且拥有一定规模的酒企都是各种因缘际会才建成的。例如国台,虽然1999年就进入茅台镇,但在茅台镇核心酿酒区也不过1800吨,直到近年收购海航的怀酒后产能才提升至3000吨。紫红泥,虽然2013年通过贵州省政府招商引资进入酱香酒行业,但直到2018年才全资收购原天和酒业等生产和土地资源,生产基地扩充到1200余亩,设计优质稇沙酱香酒年产能达到12000吨,这才算在茅台镇扎下了根。
对酱香酒企而言,要抓住这波酱香酒大发展的机遇期,离不开产能。品牌离不开产能的支撑,品质也离不开产能的支持,唯有产能才是根基,是王道。核心区的顶级酱香产能就是企业最核心的资产,对于茅台镇顶级酱香酒而言,“得产能者得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