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氨酯是当今重要的六大合成材料之一,从保温建材到冰箱家电,甚至沙发皮鞋等生活用品,聚氨酯无处不在。但传统发泡剂产生的化学物质,严重破坏臭氧层,导致全球变暖。即使西方最先进的第四代产品,仍会产生大量破坏臭氧层的氯氟烃物质。
几十年过去了,世界各国都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2003年,面对发泡剂带来的环保问题以及被西方垄断的发泡剂技术,49岁的毕玉遂决定要做点什么。深入研究后,毕玉遂发现,现有的发泡剂都是物理发泡,而这一方面,欧美的技术已经完善到无法突破。于是,毕玉遂另辟蹊径,决定研发化学泡沫剂。
由于担心技术外泄,毕玉遂所有实验都是秘密进行。没有科研经费,毕玉遂就自己掏钱,买来纸,和学生一起叠实验用纸盒。实验需要容器,他前后买了16万个纸杯,每天都要用掉好几麻袋。经过十几万次实验,一头黑发变成满头白发,2011年,毕玉遂终于掌握了聚氨酯发泡的化学反应机理,合成了反应需要的新物质。这个新物质不含氯氟,不会破坏臭氧层。
2012年初,试验刚有进展,几个国际化学巨头企业便闻风而至,要求参观、检测、合作。随之而来的,还有外界对成果的不良企图。为此,2016年,学校出面撰写了“推动无氯氟聚氨酯发泡材料产业化”的建议报告,直接呈报国务院。
2017年,“无氯氟聚氨酯新型化学发泡剂”的专利网布局完成,科研成果获得了最大保护。2018年4月10日,一家来自山东的材料公司以5亿元人民币获得无氯氟聚氨酯化学发泡剂20年除美国、加拿大市场以外的专利独占许可使用权,我国也从世界上最大的聚氨酯生产国转变为最先进技术的引领者。
而这对于毕玉遂来说,还只是起点,“在我有生之年,必定让全球所有有机泡沫材料中的发泡剂换成中国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