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儒学被打压,捍卫中国传统文化的梁漱溟预言中国文化复兴

作者:酒调 更新时间:2022-08-17 08:33 阅读:403

研究儒学的朋友,以下六个问题,你知道答案吗?


第一,孔子在伦理问题上的主张是什么?


第二,孔子的形而上学的思想是什么?


第三,孔子对政治与社会实行教化的主张是什么?


第四,孔子文化与西欧文化是如何发生冲突的?


第五,孔子文化与本土其他文化的差异是什么?


第六,孔子如何看待人生问题?


这六个问题来自1918年11月《北京大学日刊》,北京大学哲学系教员梁漱溟对孔子哲学课的宣传文章。


当儒学被打压,捍卫中国传统文化的梁漱溟预言中国文化复兴


当时之中国,风云激荡。


英国伦敦已有地铁,美国纽约高楼林立,西方列强,强的不仅是武力,还有经济和科技。


西方的思想文化和事物冲击着才从长久闭关锁国状态解封的古老中国。


一部分国人面对西方的发达自卑了,于是将中国的贫穷落后归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阻碍,进而排斥中国传统文化。


白话文、科学与民主是当时的文坛主流,传统文化被批判,儒学受到冷落,甚至有人喊出了“打倒孔家”。


在西方思想浪潮滚滚而来之际,初出茅庐的年轻教员梁漱溟凭借对东西方文化的学术实力,高调站出来,坚定地捍卫着中国的传统文化!


当儒学被打压,捍卫中国传统文化的梁漱溟预言中国文化复兴


世界文化的未来,就是中国文化的复兴


儒家盖认为人生的意义价值,在不断自觉地向上实践他所看到的理——梁漱溟


北大校长蔡元培是出了名的不拘一格录用人材,至今,人们依旧津津乐道于蔡校长对刘半农、梁漱溟的慧眼识英。


1917年,只有中学学历的梁漱溟因一篇研究印度哲学的《究元决疑论》被蔡元培聘为北大教员,教授印度哲学,那一年,他24岁。


接受西方思想,研究西方文化,深研东方佛学和儒学,赞同白话文的梁漱溟从1918年开始讲孔子,因为“东方文化已经到了生死存亡之际”。


那时的北京大学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学术风气开放,学生和教员中有不少人反对梁漱溟的学术观点,但他坚持走自己认为对的道路。


“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在追捧西方文化才是主流,讲儒学就是落后的大环境中,梁漱溟写出了《东西方文化及其哲学》,并于1921年出版。


他在书中的《自序》中说:“今天的中国,西学有人提倡,佛学有人提倡,只有谈到孔子羞涩不能出口,也是一样无从为人晓得。孔子之真若非我出头倡导,可有哪个出头?这是迫得我自己来做孔家生活的缘故”。


他在《东西方文化及其哲学》一书中表达了强烈的文化自信:与西方哲学、印度哲学相比,只有中国哲学中的孔家哲学是最透彻精辟的,而中国文化必将复兴,必将成为世界未来文化


陈独秀、胡适认为梁漱溟是文化保守主义者,将他划入新文化运动的对立面,自觉非旧派(接受西方思想)也非新派(捍卫儒学)的梁漱溟公开发文《答胡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照这样说来,然则我是他们的障碍物了!我是障碍他们思想革新运动的了!这我如何当得起?这岂是我愿意的?这令我很难过……我总觉得你们所作的都对,都是好极的,你们在前努力,我来吆喝助声鼓励你们!”


《东西方文化及其哲学》成为公认的东西方文化论争的经典,被当时的人们热议。1923年9月,梁漱溟在北京大学开设“孔家思想史”课程,听者众多。


著名哲学家熊十力说:“五四运动时期,人们反对孔学,反对中国传统文化,梁先生却能在此时提出‘未来世界文化是中国文化复兴’,这是非常具有胆识的。”


当儒学被打压,捍卫中国传统文化的梁漱溟预言中国文化复兴


百年之后,央视大型文化栏目《典籍里的中国》开播,受到国人热烈追捧。


“理解了《尚书》里民本思想的由来以及后世的继承发展,特别是对当代的影响,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人民战争中,我国会秉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崇高理念;为什么中国共产党会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决心和勇气,带领人民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为什么党的十八大以来反复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因为自古而今,在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上,治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明其所愿”,这段话来自央视一套《典籍里的中国》宣传文。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学部长高晓虹在评论《典籍里的中国》时说:“以《尚书》为代表的中华典籍,见证了民本思想的发端,构建了古老文明的体系;以《天工开物》为代表的科技典籍,记载了古代良工巧匠的奇思妙想,铭刻了先贤经世致用的实学思想……这些瑰丽的文化密码,讲述着我们中国人从何而生,为何而来,又该去向何方。”


这也是梁先生捍卫中国传统文化的原因!


当儒学被打压,捍卫中国传统文化的梁漱溟预言中国文化复兴


梁先生去世于1988年,他代他那个时代早早离开的人们,看到了中国如何日渐繁荣昌盛!30多年过去,如今的中国更加美丽富饶!


“孔子”在《典籍里的中国》与今人对话,学子们背诵《论语》,学国学成为风尚;航天飞船、航空母舰、新能源汽车、5G技术、排进世界500强的中国企业无不体现着中国的强大!开放、包容、发展、超越的中国,充满文化自信,如此盛世如先辈们如愿!


当儒学被打压,捍卫中国传统文化的梁漱溟预言中国文化复兴


孤峰不与众人俦,直入青云势未休


我生有涯愿无尽,心期填海力移山——梁漱溟


梁漱溟祖上为元朝皇室也先帖木儿一系,于明朝初年改姓为梁。


清朝,梁氏一族迁居广西桂林,以桂林为家乡。


梁漱溟一生,犹如家乡桂林那座独秀峰“孤峰不与众人俦,直入青云势未休。会得乾坤融结意,擎天一柱在南州”。


梁漱溟在民国时期被人认为是“狂士”,那是因为独秀峰就在他心中!


当儒学被打压,捍卫中国传统文化的梁漱溟预言中国文化复兴


24岁,以中学学历,在北大当老师,侃侃而谈,梁漱溟自学成学问大家不是神话。


心之所向,行之所往,再高的梦想,也要用脚步一寸一寸去丈量,这是独秀精神!


在西方文化盛行之时,梁漱溟对蔡元培说:“我这次来北大,唯一的意志和愿望,就是为孔子和释迦说个明白,出一口气!”


他给儿子写信道:“孔孟之学,现在晦塞不明,没有人能够深窥其学说之真谛,此事除我之外,当世无人能作。古人云:“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此是我一生的使命”。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梁先生深信自己肩负重任,所以在抗战时期,从沦陷的香港回内地时一路惊险却从容不迫,他说“我若死,天地为之变色,历史将为之改辙”,他的“狂言”被友人登到报上,轰动一时!


无惧四面八方的风吹雨打,我自岿立,执著向前,这是独秀精神!


当儒学被打压,捍卫中国传统文化的梁漱溟预言中国文化复兴


知行合一,骨子里对国家有着责任感的梁漱溟是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乡村建设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当时的中国农村,经济日趋破产,乡村建设运动旨在为农村寻求出路。


经过前期的调研和实践,1931年6月,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在山东邹平成立,梁漱溟任研究部主任。


梁漱溟倡导乡村自治,从经济和文化入手,根据乡村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


梁漱溟在《乡村建设理论》中说,经济建设要“从农业引发工业,更从工业推进农业;农业工业作为推进,农业乃日进无疆。”


在当时,邹平乡村建设被人们认为是成功的。但梁漱溟在1981年曾表露在邹平“实未能为地方造福,思之歉然”。


脚踏实地,超越自我,这是独秀精神!


梁漱溟停留在家乡桂林的时间并不算长,但桂林岁月在他的人生中可谓浓墨重彩。


1941年——1944年期间,他数次往返桂林,在桂林建立并主持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桂林核心小组;他为桂林的学校进行了《教育出路与社会出路》《中国文化及乡村建设问题》《人生的意义》等演讲。《中国文化要义》旧稿在桂林完成。《论广西国民中学制度》《教育的出路与社会的出路》《民主的含义》《谈中国宪政问题》《中国文化问题略谈》等文章发表于桂林。


1988年6月23日,梁先生在北京去世。他曾在《朝话》中, 评价自己:“我的长处, 归结言之, 可有两点:一为好学深思, 思想深刻;一为不肯苟同于人。”


思想卓越,和而不同,这是独秀精神!


从古至今,独秀精神从未在中国缺席!


从发现水稻的神农到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从发明地动仪的张衡到“中国卫星之父”孙家栋;从“药王”孙思邈到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他们身上无不闪耀着“独秀”之光!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独秀峰!独秀峰不是一座山,而是一个奋进的目标!


“山高人独秀”,独秀的不止是一座山,独秀的更是人!是各时期各阶层各领域追求“人生向上,永不止步,包容开放,自信有光”的人。


“山高人独秀”正是酱香独秀峰酒的slogan。倡导“独秀精神”正是独秀峰酒的品牌文化。


当儒学被打压,捍卫中国传统文化的梁漱溟预言中国文化复兴


产自茅台镇核心酱酒产区,精选优质红缨子糯高粱为原料,利用当地独特自然气候和微生物群,严格遵循12987正宗大曲酱香酿造工艺,陈年坛贮,匠心精酿的独秀峰酒以“让生活美好向上,让世界人人独秀”为使命,与诸君共创美好明天。


(参考资料:金鸿儒《梁漱溟传》)


文章中部分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微信扫一扫加我

加微信送福利,酱香白酒低价买。茅台镇老牌酒厂直接供货,品质保障,物美价廉,专注高性价比酱香型白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