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酒的文化渊源(与枸酱无关)

作者:杯酒论乾坤 更新时间:2022-09-02 05:20 阅读:514

关于关注,了解更多酒文化、酒知识!有粉必回!


在中国,白酒不只是一种饮品,也是一种文化。


酱酒的文化渊源(与枸酱无关)


酒的文化渊源


酒为祭天通神之媒


中国的酒起初是用来祭天的,十分神圣。巫师在喝了酒之后更能感受那种天人合一的状态,传说中国的酒神是仪狄,而仪狄传说是夏禹的一位祭司。这点在古代甲骨文中就能看出一些端倪。例如在《甲骨文编》中,“福”字有五十余种构型,这些构型有一个共通之处:从字形便能意会出双手举酒祭天的意义。说明古代“用美酒祭神,祈求富足安康”就是“福”。


酱酒的文化渊源(与枸酱无关)


祭天


酒为礼之载体


祭天有了,祭礼就自然会产生。随后就逐渐演化为酒礼。


酒作为礼的载体时,它催人入世奋进、享受生活,而当酒成了礼、仪的负面因素时,它实际上是人们在用一种极端但并非暴力的消极方式否定现实。不论酒是以积极还是消极的形式出现,它都蕴含了中国人某种独特的人生意向,是中国人比较极端的一种生活态度。


酱酒的文化渊源(与枸酱无关)


酒的精神源头是“道”


由于古代巫祭中讲究的是天人合一,而这与古代道家的自然、逍遥等精神更为贴合。加上后来历代文人的追求自由精神的衍化,因此,道家哲学逐渐发展成为了酒神精神的源头。


追求绝对自由、忘却生死利禄及荣辱,就是其精髓所在,庄子宁愿做自由的在烂泥塘里摇头摆尾的乌龟,而不做受人束缚的昂头阔步的千里马。古代士大夫们一直在追求这种精神。以刘伶为例,他的一篇《酒德颂》很是耐人寻味:“兀然而醉,豁尔而醒,静听不闻雷霆之声,熟视不睹泰山之形。俯观万物,不觉寒暑之切肤,不觉利欲之感情。”


酱酒的文化渊源(与枸酱无关)


酒传承于诗词歌赋


这种酒文化的精神发展到后面,完全融入文人的生活之中。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杜甫《饮中八仙歌》)“醉里从为客,诗成觉有神。”(杜甫《独酌成诗》)“俯仰各有志,得酒诗自成。”(苏轼《和陶渊明〈饮酒〉》)“一杯未尽诗已成,涌诗向天天亦惊。”(杨万里《重九后二月登万花川谷月下传觞》)。南宋政治诗人张元年说:“雨后飞花知底数,醉来赢得自由身。”酒醉而成传世诗作,这样的例子在中国诗史中俯拾皆是。


不仅为诗如是,在绘画和中国文化特有的艺术书法中,酒神的精灵更是活泼万端。“吴带当风”的画圣吴道子,作画前必酣饮大醉方可动笔,醉后为画,挥毫立就。“元四家”中的黄公望也是“酒不醉,不能画”。“书圣”王羲之醉时挥毫而作《兰亭序》,“遒媚劲健,绝代所无”,而至酒醒时“更书数十本,终不能及之”。


这些都是中国的酒“文化”。


酱酒的文化渊源(与枸酱无关)


酱香酒的历史渊源


我国的酒文化精神根源是“道”,但酒或者说酒文化的传承却有了区分,从根本上来说主要就是两支,一个是“晋”酒文化,一个是“楚”酒文化,晋酒演变以白酒为主,楚酒演变以米酒为主。


中国真正白酒盛行是在清朝,而汾酒可谓是中国白酒之祖。当初有句话,“学会酿汾酒,天下随便走”,汾酒在清朝的时候,随着晋商走遍天下,汾酒入川,形成了浓香酒,再入陕西,形成了凤香酒,入黔,形成了酱香酒。


楚酒则传承最长,从熊氏称王八百年一直延续到现在。在《芈月传》中见雏形,再后来曹操进献《九酝酒法》,一直到今天。现在的各种米酒之根源都是楚酒。


不夸张的说,酱香酒可以算“楚”酒和“晋”酒的完美融合,“九蒸七取”就源于黄酒的“重酿”工艺,其源头就是“楚”酒文化,再加上由山西盐商带去的三晋“汾酒”工艺,才形成独有的酱香酒。既有古老的当地传承,又融合了汾酒与黄酒的工艺,是真正博百家之长的酒。


酱酒的文化渊源(与枸酱无关)


微信扫一扫加我

加微信送福利,酱香白酒低价买。茅台镇老牌酒厂直接供货,品质保障,物美价廉,专注高性价比酱香型白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