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
这是诗仙李白笔下的成都。千百年来,这座古城流淌着数不尽的诗意。
重碧拈春酒,轻红擘荔枝。
这是诗圣杜甫对宜宾美酒的赞誉。翻阅中国诗歌史,字里行间始终氤氲着馥郁的酒香。
被岷江相连的成都市和宜宾市,1200多年前,唐朝的两位顶尖诗人,用不朽的诗作,让诗歌与酒香密切相连。
12月9日晚,2020·第四届成都国际诗歌周在成都开幕。
第四届成都国际诗歌周开幕
这是一次与众不同的诗歌周,继2017·天府诗韵、2018·成都与巴黎、2019·一个需要消除壁垒的世界之后,为了体现全球抗疫过程中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时代性,扩大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本届诗歌周以“我们共同的星球·见证诗歌的温暖和力量”为主题,当晚,众多中外知名诗人通过视频连线,跨越山海,超越时差,朗诵 《没有谁是一座孤岛》等经典诗作,共度诗歌之夜。
“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诗人。”“在人类正在经历最艰难的时刻,诗人和诗歌更应该承担起引领人类精神的崇高使命。”“为了促进全人类的和平、进步与发展,我们要用诗歌去打破任何形式的壁垒和隔离。”中国作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吉狄马加说,第四届成都国际诗歌周的召开为我们共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点亮了诗歌的灯盏,为我们共同迎接美好的明天打开了诗意的大门,为我们共同抒写时代的诗篇提供了交流的平台。
作为推广中华文化的践行者,五粮液集团作为主办单位之一继续深度参与本届诗歌周。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唐伯超说,中国是诗的国度。灿若星汉的诗歌作品,是中华民族最珍贵的文化传承、最深刻的情感记忆、最美好的精神创造,已成为全人类共同的文明宝藏。
五粮液股份公司副总经理唐伯超致辞
唐伯超表示,自古以来,诗与酒有着不解之缘,诗酒联姻,源远流长,交相辉映穿越数千年岁月。作为中国白酒的典型代表,五粮液得天独厚的气候、水土条件,加上一代代的匠心传承、一口口窖池的不间断发酵,成就了“天人合一、中庸和谐”的极致品质,以及“天地精华、民族精神、世界精彩”的价值表达。从唐代的重碧酒到宋代的姚子雪曲,五粮液有唐诗的豪迈、宋词的婉约、元曲的亲切、明清的故事,浓缩了诗情画意,沉淀了岁月沧桑。作为推广中华文化的践行者,五粮液将一如既往支持并深度参与“成都国际诗歌周”,助力其办成更有时代性、更有国际范的重要国际文化交流平台。
在人类的历史上,诗歌一直伴随着人们。越是苦难的时候,越出伟大的诗人。诗歌给人以慰藉,使人变得高尚,给人以活下去的力量。著名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曾说:“诗是平凡生活中的神秘力量。”
朗诵《对酒当歌》
公元755年,遭逢安史之乱,杜甫入蜀,在成都的浣花草堂写下了关心百姓冷暖的千古名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在一个黑暗雨夜,对人世间抒发了浓浓的温情关怀。
1348年,黑死病袭击佛罗伦萨,作家、诗人薄伽丘的父亲和继母都染病而死,他逃离了城市,躲到托斯卡纳乡下,写出了传世之作《十日谈》;17世纪早期,黑死病迫使伦敦的剧院关闭,莎士比亚在一年内写出了《李尔王》《麦克白》等经典剧作。
诗人晴朗李寒说,读诗、写诗,可以修复精神上的创伤,慰藉人们焦虑、恐惧、悲愤、绝望的心灵。今年,蔓延的新冠病毒改变了世界,肉身可以被隔离,但人们的情感无法隔离,人们借助诗歌,找到了共鸣。
诗人们用不同方式,写下诗句,歌颂抗疫一线的救护人员,抚慰失去亲人的人们伤痛的心灵,激励人们勇敢坚强,努力战胜疫情。
“我一直坚信诗歌的力量。”晴朗李寒说,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点亮手中的烛火。如果没有烛火,那就像丹柯一样,燃烧自己的心。即便照亮不了多远的路,也会让他人看到你——你是人,你在前行。
美酒见证历史发展,致敬时代英雄。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五粮液在白酒行业内率先驰援武汉,累计捐款9200万元,并勇担社会责任,组织下属子公司转产医用防护服,缓解防疫物资不足的压力。五粮液以实际行动写下了一篇宏大的抗疫“诗篇”。
诗歌因交流而多彩,文化因互鉴而丰富;文明在开放中发展,民族在团结中共存。在当今世界,人类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在普遍的联系中相互依赖,整个世界构成了命运攸关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当今的中国,正在用她的开放与包容成为世界的榜样;今天的成都,正以向世界开放的胸怀,拥抱着写满诗意的未来。(川经瞭望记者 杨波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