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维新:地铁之上有条“河”,他让北京喝上丹江水

作者:云酒传媒 更新时间:2022-09-03 12:44 阅读:522

自2008年北京段建成通水,南水北调干线至今已安全运行11年,对保障首都乃至北方多地的水资源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这项重大工程背后,有一个不得不提及的名字——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石维新。


南水北调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投资额最大、涉及面最广的战略性工程,其工程规模、影响人口范围及施工难度都创造了世界之最,从最初设计到最后投入使用,整个过程都在“攻坚克难”。2000年,35岁的石维新被任命为南水北调北京段工程总设计师,此后8年,他带领团队设计建成了世界上首个穿越特大城市核心区的大型输水工程。


当时,北京段工程的设计方案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化:即从明渠输水转向地下暗涵。基础设计方案的变化,意味着几乎所有的设计都要推倒重来,并遭遇了许多世界性难题。其中最难的,当属西四环暗涵工程穿越五棵松地铁站:上面是熙熙攘攘的四环路,下面是川流不息的五棵松地铁站,要保证“不断路、不断交通、不扰民”,如此庞大的管线群,开挖时沉降却必须控制在5毫米以内。


那段时间,石维新几乎“驻扎”在了五棵松地铁站,无数次在脑子里排兵布阵,下穿方案构思一个、推翻一个,一遍遍模拟可能出现的问题,而最终,石维新将最大沉降值降到了3毫米。


在设计团队成员的眼中,石维新完全担得起“拼命三郎”的称谓:2012年,大暴雨导致的洪水冲毁拒马河暗涵,石维新半夜直奔现场奋战两天两夜,完成了抢修方案的制定;2013年,他又带团队在怀柔封闭设计,连干300天,攻下九级泵站的设计难题;一次,石维新从3米高的爬梯上摔下,鼻梁骨骨折,为了如期完成任务,他只做了简单包扎便又返回施工现场。


南水北调工程虽已竣工,可后续维护却是一份长久的工作。夏有洪水,冬有浮冰,石维新跟过去二十几年一样,需要时刻待命,一刻也不能放松。用石维新自己的话来说,自己依旧“不是在工地,就是奔波在去工地的路上。”


“一辈子,我就只想干好这一件事儿。”参加工作至今已三十余年,石维新先后参与并主持了数十项大中型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和科研工作,其中一项获得全国金奖。他把最好的时光都贡献在南水北调工程当中,而接下来的岁月,他依然将为我国的水利工程事业奉献自己。


石维新:地铁之上有条“河”,他让北京喝上丹江水



微信扫一扫加我

加微信送福利,酱香白酒低价买。茅台镇老牌酒厂直接供货,品质保障,物美价廉,专注高性价比酱香型白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