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茅台与汾酒干过的恩恩怨怨

作者:杯酒论乾坤 更新时间:2022-09-03 16:17 阅读:440

中国的酒算起来就两个源头,一个是三晋文化,一个是楚文化。晋文化最后融于了白酒,楚文化融进了黄酒。而汾酒可以算得上是现代白酒的根,特别是清朝,汾酒随晋商行遍天下,入川为浓香,入陕为凤香,入黔为酱香,当初有句话:学会酿汾酒,天下随便走!从白酒江湖来看,汾酒是辈分最高,而茅台则是功夫第一。一个是没落贵族,一个是后起之秀,碰到一起总少不些恩恩怨怨!


言归正传!


那些年茅台与汾酒干过的恩恩怨怨



国酒之争


圈外人可能只知道“国酒茅台”的广告宣传公众耳熟能详,却未料一直是在“裸奔”,长期以来以“国酒”身份进行宣传的贵州茅台,其实并没有取得“国酒茅台”商标。茅台公司十几年来一直在不遗余力地进行申请,不过在五粮液、汾酒、剑南春等众多企业的坚决反对声中,经过4年多的博弈后,国家商标局决定“国酒茅台及图”商标不予注册,算是了结了这段公案,也正式明确“国酒”不可作为商标使用。


国酒由来一:第一国宴


最早的“国酒”之争是开国用酒之争,即所谓“第一国宴”,是指1949年首届政协开闭幕日和开国大典之日,举行了三次国宴,这三次国宴是共和国成立伊始最早的国宴,即共和国第一国宴。


不过后来汾酒为此做了大量的工作,收集了很多史料和历史相关人员佐证。周恩来和彭真等国家领导人关于国宴用酒的批示;走访了当年参与国宴举办过程的亲历者;参考了大量历史文献资料,并展示了当时时任汾酒厂恢复生产时的负责人杨汉三的笔记。证实第一国宴用白酒是山西汾酒,只有极少数的茅台。主要因为当时茅台镇还未解放,离北京路途也很遥远,不太可能长途运输到北京,也不好使用“敌占区”的酒。


国酒由来二:品评之首


茅台真正有“国酒”的叫法其实是在1952年。1952年9月,第一次全国评酒会在北京召开,由中国专卖实业公司主持,本次评酒大会由周恩来总理亲自批准,并嘱咐一定要认真组织、严格把关、评出好酒。全国各地送来了上万种参评样酒,到评酒会正式开会前,已筛选出103种酒样供评酒会品评。经过来自全国的酿造专家、评酒专家及学者的认真评品,最终选出并命名了中国八大名酒,茅台酒名列榜首,理所当然地成为中国的国酒。


这其中还流传着另外一个故事。据说当时评选出来茅台酒不是第一,但是众人深知周恩来爱喝茅台酒,于是有点难办,遂打电话给正在莫斯科开会的周恩来,周恩来说道"你们搞这个品酒会是没有意义的,茅台酒是国酒",于是乎,茅台第一,“国酒”的称号由此逐步奠定。


那些年茅台与汾酒干过的恩恩怨怨



一张特殊的布告


一张特殊的布告


今天,在茅台镇的中国酒文化城,还有《一张特殊的布告》相应的图文展板。


1935年春,遵义会议之后的中国工农红军实现战略转折,四渡赤水。3月16日,红军在抵达茅台镇之前,周恩来为了保护闻名遐迩的茅台酒生产作坊不受损失,红军总政治部以主任王稼祥、副主任李富春的名义发布《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关于保护茅台酒的通知》:“民族工商业应鼓励发展,属我军保护范围,私营企业酿的茅台酒,酒好质佳,一举夺得国际金奖,为人民争了光,我军只能在酒厂公买公卖,对酒灶、酒窖、酒坛、酒瓶等一切设备,均应加以保护,不得损坏。望我军全体将士切切遵照。”并将布告贴在“恒兴”、“荣和”“成义”三大烧坊门口。


其实,1941年,赖永初才独资收购“衡昌烧坊”,投巨资扩建,并更名为“恒兴酒厂”;“荣和”与“成义”两家获得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的奖状和奖章,从未说过得金奖,即便是长期争斗,一直争到1918年由贵州省长刘显世裁决由两家烧房共同享有的文书,也未称是金奖;所谓的“保护茅台酒”的《布告》中的“私营企业”一词,当时还根本没有发明和使用。


所谓的布告其实只是“红军对民族工业、对知名产品高度重视”的美好故事,不过这故事到后来倒是真的成真了。因为红军携茅台酒过雪山草地的渊源,所以后来的领导中喜好茅台的不少,加上茅台后来又是出口创汇的利器,国家对茅台也就真的高度重视了。从保护赤水河到十年磨一剑的仿茅台,都可见一般。


那些年茅台与汾酒干过的恩恩怨怨



万国博览会


万国博览会金奖之疑


这个和国酒一样,是最为人诟病的,也是被同行抨击最多的。


都说茅台三大烧坊,其实,“恒兴”一直到1941年,赖永初才独资收购“衡昌烧坊”,投巨资扩建,并更名为“恒兴酒厂”;去万国参展的其实是“荣和”与“成义”两家,共同获得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的奖状和奖章,从未说过得金奖,即便是长期争斗,一直争到1918年由贵州省长刘显世裁决由两家烧房共同享有的文书,也未称是金奖。


后来,因为历史原因,虽然三大烧坊最后变成了“国酒”茅台,但其实最早茅台也并没有使用万国金奖来做宣传。这点其实从茅台酒瓶的变化也能看出来。


茅台的金奖轨迹


【敬畏历史】


1915年,中国政府组团参加了巴拿马太平洋博览会,会后由赛会监督陈琪编著了《中国参与巴拿马太平洋博览会记实》并由近代著名政治家、书法家郑孝胥题写书名,是当时官方最权威的记载巴拿马赛会的史料,书中记载:贵州公署选送的茅台酒荣获——银牌奖章。其实当初最高的是大奖章,其次为荣誉奖章,然后是金、银、铜、口头表彰,银奖其实是四等奖。得最高大奖章的酒有,汾酒。


那些年茅台与汾酒干过的恩恩怨怨



那些年茅台与汾酒干过的恩恩怨怨



传统思维中金、银、铜就是高、中、低;一等、二等、三等的代名词,故《中国参与巴拿马太平洋博览会记实》一书中的银牌奖章被前辈理所当然的定位成二等奖。这次获奖史实在1939年由中国国民经济研究所发行的《贵州经济》一书中也有体现,书中介绍茅台酒时写道:“曾于民国四年世界物品展览会,荣和烧房送酒展览,得有二等奖状奖章”。 并在1975年之前出产的茅台酒背标上明确标注:“曾于公元1915年在巴拿马赛会评为世界名酒第二位”,透出了茅台人的淳朴,彰显了老牌名酒的风范。


【模糊概念】


1975年以后,也许茅台觉得“二等奖状奖章”、“世界名酒第二位”有点“丢份儿”,遂将背标说明模糊为“一九一五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荣获奖章、奖状”,避而不谈等级、排序,直至2005年。


那些年茅台与汾酒干过的恩恩怨怨



【无所顾忌】


2005年以后茅台集团得到飞速发展,行业地位不断提升。巴拿马纪念大会也开到了人民大会堂。茅台也许觉得使用了三十年的“奖章、奖状”背标已无法与不断膨胀的国酒地位相匹配,在会场打出了“纪念茅台酒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90周年”的会标,将“银牌奖章”、“世界名酒第二位”、“奖章、奖状”更改为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


那些年茅台与汾酒干过的恩恩怨怨



此后的产品背标打出“茅台酒历史悠久,是中华文化酒的典型代表,1915年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后,多次获得国际金奖”。


各位看官,这里大家就可以自己品味了这“金奖”如何了。历史虽然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但是,茅台的历史其实并不久远,很多资料还是能找到的,希望能回复历史的本来面目。


其实,说这么多故事,并不有损茅台在我心中第一的地位。但真心觉得你好就好,但没必要掩盖历史,也没必要夸大其词。包括国酒之争也是一样,每个人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国酒,国酒并不一定是唯一,也并非永久不变!今天可以是茅台,明天也可以是五粮液、汾酒,或许哪天风水轮流转,转到我们紫红泥酒了也不一定!!!


那些年茅台与汾酒干过的恩恩怨怨



微信扫一扫加我

加微信送福利,酱香白酒低价买。茅台镇老牌酒厂直接供货,品质保障,物美价廉,专注高性价比酱香型白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