酿酒,本身是一门艺术,酿得的酒,又能灌溉艺术的蓓蕾。古今中外,许多画匠、诗人、作家都寄情于酒,借着酒意创作传世经典,给后世永恒的惊艳。
嵇康
说起“酒”,首先令人想到魏晋,竹林七贤。嵇康可以说是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活动组织者,或者说是“竹林七贤”成为一个概括称呼的缘由。嵇康虽然不是竹林七贤中酒名最胜的名士,但他也作过《酒赋》,虽然文章已经亡佚了,仅存名目流传下来。
嵇康把音乐与酒的故事讲成了一段佳话:邀约好友,在清流绿水之间,饮酒歌唱,弹琴作乐,清雅的琴声随风荡漾,浓香的美酒添几分陶醉。借着醉意,嵇康把广陵古曲弹成了神话,弹成了中华酒文化中绝妙的一笔。
陶渊明
酒在陶渊明的生命历程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我们在他涉及饮酒的诗作中能把握到三种意绪:感性愉悦、忧勤自任、逍遥自得。
酒帮陶渊明达成逍遥自得的生命境界,让他更喜归隐田园,日夜与诗酒为伴,其作品中描绘的归园田居的意境也陶醉了后世千百年。
陶渊明的人生历程一如大多数文人那样曲折坎坷、怀才不遇。他出身于下等士族之家,怀揣建功立业的豪情投入乱世,徘徊在仕与耕之间数十年,他早已看透且厌倦了官宦生活,多次辞官,只为畅饮。
怀素
自古僧界出狂人。耳熟能详的当然算是济公和尚,而怀素仅为文人雅士所传颂。他能做诗,好饮酒,每当饮酒兴起,不分墙壁、衣物、器皿,任意挥写,时人谓之“醉僧”——怀素。他与当时文化名流如李白、戴叔伦、颜真卿、钱起、陆羽等诸多名人交往甚密。每逢聚集,必饮酒恣情,疯狂极致,杰作连连。
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一个旷达襟怀和极具个性的“狂僧”跃然纸上,栩栩如生,超群拔俗又在尘俗里。食鱼又吃肉,虽然犯了佛家戒律,却也似乎在情理之中。
“醉僧”怀素在经禅之暇,爱好书法,以“狂草”名世,与张旭其名,合称“颠张狂素”。几杯酒下肚,便笔法瘦劲,飞动自然,如骤雨旋风,随手万变,作《自叙帖》、《小草千字文》纸本、《苦笋帖》、《圣母帖》、《论书帖》诸帖传世。
梵高
酒是梵高的灵感来源,让梵高爱得深沉。据说梵高在东京时,不少日本人都知道一个叫做“梦之花”的居酒屋,那里经常会有一个红头发、红胡子,满身污渍散发臭气的外国人在下午去这里喝酒,他就是梵高。
我们最熟悉的《星月夜》、《向日葵》及《梵高自画像》等作品,并非梵高最初的创作风格。
而是当他用酒后的微醺来激发内心深处的灵感与狂想,醉意里便看到了与众不同的星空,也让我们看到了深邃灿烂的《星月夜》。
海明威
海明威不仅爱酒,而且懂酒,从葡萄酒到威士忌,再到著名的“艺术家至爱”——苦艾酒,都有涉猎。
他饭前要喝苦艾酒,饭间喝红葡萄酒,运动前喝伏特加,最后喝威士忌加苏打。晚上还要到酒吧喝酒,消除白天写作的疲劳,这也难怪他小说里的角色个个都是酒鬼了。
他在《太阳照常升起》中写道“能够独自一人慢慢品尝美酒是件快乐的事。一瓶酒的效用就像一个朋友的陪伴。”足见海明威与酒的深厚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