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酒厂想移植他地为何无果?毛主席一句“让全国人民都能喝上茅台”为何最终成空?为何日本人偷师学艺想学走茅台却以失败为结局?这背后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还是有鬼神之力将茅台“据为己有”?还是人类的科技水平掌握不足?欢迎收看本期轻酌学院,告诉酒友们产地对酒的影响。
酒评网 文/酒程
酿酒大师季克良先生那句“离开茅台镇,酿不出茅台酒”的论断,童叟皆知,听此话必有不服之人出来反对道:酒就是那点材料,给我原料,给我原窖泥,我也能酿!切莫急着反对,这句话并非季克良老人家狂妄之语,而是事实的确如此,且听酒程追溯一段历史。
上世纪70年代,有关部门为实现毛主席与周总理将茅台酒搞到一万吨,也能够推广到全国的想法,组织专家团队,先后历经60余次实验,长达10余年的努力,在茅台镇附近以及遵义多地建厂实验,最终结果无一例外都是不尽如人意。
尤其是74年,当时国务院副总理方毅同志亲自主持茅台酒的异地生产,批示茅台酒厂将最好的酿酒师,带着大批设备和原料以及老窖池的窖泥出发,浩浩荡荡入驻遵义,而遵义近距离茅台镇100多公里,理论上同于一个气候,而且周边有许多山泉,但所有努力下来,还是与茅台镇的茅台酒有所差异。
在仅据茅台镇100多公里的遵义无法生产出如茅台那般好的酱酒,更无须提大面积推广。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其他地方无法产出优质酱酒,而唯独茅台镇酱酒遍地有,正得益于它得天独厚的地理 环境。
独特的气候环境
茅台镇出于亚热带季风其候区,四面环山,形成一个盆地状低谷,气候夏季高温湿润少雨,冬季温和。日照时间长,年均日照时数达1226.5小时,年均气温17.8℃,一月均温7.3℃,7月均温28.5摄氏度,(最冷月与最热月。因四周高阻挡,常年风力小,年均风速在1.5米/秒,静止风频率高,因而富含水汽,相对湿度在80%左右。总体而言,夏季炎热、冬季温和、少见冰雪、无霜期长可达359天、温度变化大、湿度较大、日照丰富、雨量小、炎热季节持续半年以上,这些环境非常适合酿酒微生物的产生和繁衍。端午时节的温度,有利于制曲回沙工艺,让微生物更好的参与酿酒。
独特的水文
云贵高原多喀斯特地貌,茅台镇地区浸蚀构造类型,地质是紫色砂岩地质结构,岩质松软,易受流水风力侵蚀,而部分紫色砂质岩含有稀有的矿物质,在赤水河以及其他流水的作用下,将岩石中的矿物元素带入水中,在自然界的层层过滤中,形成了赤水河优质的水质,加之附近多有泉水,其水质更为纯洁、香甜。可口。有专家检测,赤水河水质无色透明,无异味,微甜可口,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元素,而水的硬度为8.46~7.8,PH(酸碱度)为7.2到7.8,加之水体受到保护而没被污染,使赤水河的水质不单单是符合饮用水卫生标准,更成为一个宝贵的酿酒水源。
独特的土壤
受益于喀斯特地貌,在风力作用下,将富有矿物元素的岩石变为土母质,因而广泛发育着紫色田土。这些土层较厚,一般在50厘米左右。酸碱适度,有机度1.5%,多粒状结构,碳氮比8~9左右,质地中性。代换量10~15毫克当量/100克土,盐基饱和度约70~80%,中性及微酸性反应。优质的土壤养育出了优质的酿酒作物——糯高粱,相较于其他地方的高粱,品质更好。
在茅台镇得天独厚的环境下,酒香四溢,这也是到茅台镇旅行的人们第一印象。好山好水出好酒,因而茅台镇聚集了一批酒企,几乎家家户户都在酿酒,而好酱酒也是出这里,这也是为何茅台镇酒香四溢的原因之一。
前文说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茅台镇走出了诸多好酒,而“黔粮传”酱酒便是其中之一。正如这酒强调的“黔粮酱酒有讲究,原粮原水不将就“,从选产地到选厂,都有讲究,又如茅台镇无法将就的酿酒环境,好酒”黔粮传“不将就,从酒体的测试选用到包装的设计,往往复复直至最为圆满。
无论是酿制过程中使用最好的回沙工艺,还是成酒之后经过席玉大师的勾兑调制,怀以对自然的敬畏,对酒的情怀,每一步都不将就。“黔粮传”在茅台镇即将出山,等待有缘人与之相会。
粮食,水对于酿酒而言及其重要,但酿酒的环境却是画龙点睛那支笔。山水有灵性,予以这方水土上的人以富饶,予以这水土上的酒别样甘美与醇厚。好了,本期的话题酒评君就与酒友们分享到这里,欢迎大家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jiuping_cn,参与互动留言。同时我们的轻酌会酒友微信群已经上线,有兴趣的酒友,私信酒评君哦。
品酒香,交酒友,知酒事
酒评网(微信号:jiuping_cn)关注酒类及周边产品消费,致力于酒知识普及和酒文化传播,通过测评、品鉴、对比等方式为酒友提供消费指南。联系酒评君,QQ/微信:9919385